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秋水长天月下箫江边明月为君留

来源:箫 时间:2022/5/15

王昌龄的送别诗写得好,尤其喜欢那首《送窦七》。诗中不写踏歌,不提饮酒,也不执手相看泪眼,只以明月清江作景,离愁别绪便多一分旷远幽凉。

其实,情意一深,离别时最是无言,情意都写在眉梢眼角,存在心湖意海,彼此明白,何须再言语表达。有明月青山在,即使天各一方,那秋水般绵长清透的友情,也会共存在同一片青山明月里,所以人世本就不该有刻骨离伤。

这幅如莲指墨,画一人一舟一丛芦,画面澄净如秋水长天夜,恰似王昌龄在“清江月色傍林秋”的秋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秋水淡淡,秋意清清,一舟飘飘,虽不见皓月当空,只凭那几抹空灵净透的墨痕,便可分辨出那夜的月光一定皎然似雪。

善写凄冷壮阔之边塞诗的王昌龄,将送别之意点染得空明深情,不着离愁别绪,尤其催促友人轻舟早发之时,轻轻道一句:“江边明月为君留”,情意之美该是怎样的感人肺腑?其实若有明月在,亦如王昌龄在另外一首送别诗《送柴侍御》中所写,又“明月何曾是两乡”?无论地远天阔,同一片山川云雨、同一片明月清光下的人,总会天涯如咫尺。

或许,也是在这样一个秋水长天之夜,如莲也是乘这样一叶闲舟远去的,我想象自己便是月波岸上的送别人,目送老人渐渐远逝。但我不伤,因只若明月在,就不会身处两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