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我不做通口箫谈谈通口箫

来源:箫 时间:2022/5/17
北京荨麻疹专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10410/8833336.html

首先说的是,我不做通口箫,但是我从没觉得通口箫不好,相反我觉得通口箫很强大,只是,它暂时还不属于这个时代。

之所以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刚好昨天刷到了张维良老师的一个视频,他最近参加电视节目的视频,里面讲箫的时候,他用的箫,依然是带盖的。为什么说依然?是因为前几年他在芒果台天天向上节目里面台上吹梁祝的那根箫也还是带盖的。刚好关于通口箫这个问题总有人问,我今天就写出来。

南箫无盖,洞箫有盖,恐怕没有张维良老师当年教程里的启发也不会有那么多后来者热衷于去顶盖做通口箫了。

为什么南箫无盖,因为桂竹竹节几乎都是突出的(有的如果做顶盖甚至会中间部分凸起一厘米),很难做舒适的顶盖在那里,更因为桂竹的材质本身,无盖会比有盖更容易驾驭。

那么为什么洞箫有盖??因为紫竹本身竹节做了顶盖就很舒服。更因为紫竹材料的材质本身,有盖比没有盖更容易驾驭。

为什么两种箫情况不同?因为南箫桂竹普遍粗,密度大,厚度大,洞箫相比于南箫材料则是偏细密度小厚度小。没有顶盖下,随着下巴盖的多少改变,南箫声音虽有变化却可控,洞箫一旦通口,下巴压的多点少点顶盖露出的吹口部分大点小点,因为洞箫的内径密度厚度不够,会出现声音的大幅度改变,这种改变,很容易导致声音吹奏过程的失控,而有了顶盖限制吹口的最大入气量和下巴下陷程度,洞箫也可以做到丰富且可控,一切刚刚好。反过来南箫不做顶盖刚好,做了顶盖,因为它的管径密度厚度太大,会导致声音太过于死板。

综上,因为材料本身的缘故,对于无盖,南箫丰富可控,洞箫则是容易失控,对于有盖,洞箫丰富可控,南箫则容易死板。

有盖没盖,不是我说的我决定的,也不是谁发明的,而是洞箫和南箫的发源地的制作师们一代代的尝试修正出来的经验总结而已,是针对对应材料最恰当的制作方式。

那么再来说说张维良老师教程里的去顶盖问题,其实他说的也并没有错误,洞箫顶盖去掉了,声音变的更丰富了。可为什么他自己后来又吹带顶盖的箫了呢?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时代不同了。他录教程那个年代的箫,普遍独奏表现力都不太强,因为那个年代的洞箫还处于丝竹昆曲(合奏伴奏用)用箫作为主流的年代,洞箫独奏还很小众,也就导致那个年代的箫普遍合奏效果很好,但是独奏表现力弱,顶盖去了是可以弥补这个问题的。放到的今天呢?因为洞箫独奏已经前进了太多,目前主流的洞箫有盖的独奏性能都已经很强甚至有的都已经过火了,也没必要去弄掉顶盖了。说的简单点,以前的箫有盖的能吹一两种音色没盖了能吹个五六种,现在的有盖的都能吹七八种了,没盖了怕是能吹十几二十种音色了。其实从这个角度而言张维良老师的音乐需求其实已经超过了他录教程那个年代了,不过他也没想到若干年后箫会变了这么多罢。

那么有人会问了,现在的箫,去了顶盖声音依旧会更丰富,为什么不去呢?有个词叫过犹不及。以前的箫去了顶盖音色丰富了有五六种音色了,当然你要额外大量练习多掌握几种增加音色的吹奏技法,相应的,原本没去顶盖之前的那一两种音色的演奏稳定性必然不如有顶盖的。放到现在也一样,去了顶盖多了很多种音色,我们需要额外花很多时间掌握那多出来音色的吹法,而原本的那七八种音色的演奏必然要变得更困难了。从我自己的感受,如今洞箫原本的七八种音色我上万小时的练习也不能说全部流畅掌握,如果变成十几种音色的开盖箫,我和直播间的听众曾说,估计我练到三万小时或许真的能驾驭当下的通口箫。什么叫驾驭,就是所有音色都能在保证音准的情况下掌握并且能合适的用到音乐中去。为什么会多这么多?因为顶盖没有了,我们下巴压的力度轻点重点音色就不同,我们顶盖最大已经不局限于那个吹口形状了,形状变化空间可以更大,相应的配套音色也就更多了。

关于通口和有盖箫的利弊我都讲了,那么为什么我不做通口箫呢?原因是因为用途。

箫是什么?是乐器,乐器要为音乐服务。现代洞箫曲依旧还在那么七八种音色里来回转悠,即便变成了通口,你还是要吹那么七八种音色,额外多出来的性能,没有用途,还会让原本洞箫的音色那七八种吹起来变的更累。为什么累?有盖的,你就算全放开,把上面的吹口(梯形、圆形、或方形的顶盖部分)不盖着吹,最大也就那么一点,有限制,你下巴压竹节顶盖是松还是紧,里面的空气柱上段也会被竹节顶盖限制住,再极端也不会跑太多,依旧在那七八种音色里晃悠。而没有顶盖,你吹奏时候随便一抖,顶盖压的力量变了里面震动的气柱形状就变了,吹口你就算下巴只盖一半,露一半半圆形的顶盖部分出来,配合对应的气息风门角度保证音准下依旧也能演奏,但是这里面变数太大。

这就导致了通口箫吹带顶盖洞箫的声音能吹,但是稳定性差很多,因为除了那七八种还有额外的十来种音色容易跳出来碍事儿。

可是有人会说,凭什么我通口箫要模仿你有盖洞箫来吹啊,我通口箫可是比你有盖的更强大更丰富的存在啊,我这么强大,你有盖洞箫模仿我通口箫模仿不来啊,我才是老大。你能吹的我也能吹,你不能的我还能,怎么看都是我更强大不是么??

道理还真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开篇说,我不觉得通口箫不好,它还真的很强大,只是暂时还不属于这个时代。因为现如今的吹奏技术发展还太慢,或许未来技术更规范了,我用一万小时掌握的那七八种音色吹法未来可能只需要一千小时,很多人都有能力真正的驾驭通口箫了,它的春天就到了,但是也可能那时候制作师们又把那时候的有顶盖洞箫做成了如今的通口箫的程度也未可知。

当然,现如今,最重要的问题是,通口箫再强大,吹奏人即便可以驾驭这通口箫的所有特性,可是对应的音乐在哪里?这才是我不做通口箫最大的原因。没有音乐吹啊。你吹个洞箫曲吧,没有人家带顶盖的箫好实现,不吹洞箫曲吹什么????还没有人真正的去写通口箫曲啊。为什么现在洞箫有七八种音色以前的只有一两种,大家可以去找找八九十年代的洞箫和陈悦老师的《桃花渡》比一下,一首曲子中使用的音色数量差好多。因为有了这种音乐,才会引导制作师们在改良乐器。那么通口箫真正要做的,是针对那多出来更丰富的音色性能量身打造的音乐啊,有了对应的有盖洞箫无法达到的音乐,才有了通口箫真正的需求不是么?乐器是为音乐服务的,没有音乐,你乐器再强大也没存在的意义啊。

所以我不做通口箫。因为通口箫没专门的一定需要它的曲子来吹,而吹现有的洞箫曲又不如带顶盖的洞箫来的方便,这就是答案。

---------------------------------------------------

最后谈谈很多箫友自己去掉洞箫顶盖的问题。经常很多自学的箫友吹不好,就自己跑去把顶盖给去了,有的人去了以后觉得,哎呀,去了顶盖好吹啦(当然也有觉得更难吹的),原本吹不出来的容易吹出来啦~其实就是觉得这个箫好吹了,关于好吹我建议大家看看我之前写的《什么箫好吹?》这篇文章,不同阶段对好吹的定义是不同的。如果真的没盖好吹,为什么演奏家都用带盖的来吹?因为很大程度上这些箫友所谓的好吹仅仅指的是容易吹响和高中低音原本不能吹出来的变的能吹出来。但是,假如吹出来的音准音色有问题,和音乐需求的声音不配套,那真的叫好吹么?

中音4吹的虚,觉得不好吹会,把按孔的指法换成换成(很多新手这么干)的指法就不虚了,自以为好吹了可是音准偏的都飞到天上了,这叫好吹么?以前吹不上去的音准的高音3用了某种手段,吹上去了,音准却不准了这叫好吹么?吹不上去用了手段也上去了,音准也没问题了,可音色死活就是很毛糙的柔润不下来,相比于以前虽然没这么好上但是上去了音色更舒服的来说,哪个更好吹?

高音不好吹我在《洞箫吹曲半个老师》第六集讲的抬箫不加气也可以做到变得好吹啊,可那本身的好吹却是恶习。顶盖去了和抬箫,是不是相似呢,大家可以自己思考。我能说的就是,这世间没那么多能占便宜却没代价的事儿,真的有的话,早就被我们制作师弄去变成产品的“卖点”了。

现代洞箫自行去顶盖,结果是很随机的。可能变的更难操控,当然也有几率变化不大,这些取决于原本带盖箫的制作情况,而这就是一场赌博,还有顶盖也不是随便去的,去顶盖,去多少,做什么形状,这都有讲究。

通口箫,无论是自己去的还是买的做好的,最终必然还有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因为顶盖去掉导致的吹口形状不稳定和下巴下陷深浅的时刻变化,最终吹正常洞箫声音操控性稳定性必然是要有影响的。

通口箫,吹洞箫曲不如带顶盖的好操作,本身又没有专门为它强大的特性打造的音乐和专门的练习教程,用户只能用它模仿洞箫来吹,又何必呢?或许有天,有演奏家真的为通口箫写了只有它的性能才能演奏好的音乐,有很多人喜欢这个音乐,那时候,通口箫的时代才是真正的到来了。那时候,我想我很愿意制作通口箫。

注:本文所讲通口箫指的是洞箫规格(材料粗细薄厚)下的通口箫,南箫那种不适用不在讨论范围内。

凤箫和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