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佛系老爸丰子恺,纵容孩子玩闹,形成的漫画

来源:箫 时间:2023/3/4

丰子恺,一个在中小学课本中多次出现的男人。

他不仅是著名的漫画家和散文家,也是著名的爸爸。

他的孩子们,实在太幸福了。

丰子恺9岁左右就失去了父亲,但这并不妨碍他后来成为一个好父亲。

他有7个子女,加起来战斗力有多强可想而知。但在他的漫画和散文作品中,我看到的不是柴米油盐的磋磨,不是战火纷飞的慌乱,而是童真童趣。

据我浅显的分析,丰子恺带孩子有三大方针——在思维上认同孩子,在行动上支持孩子,在习惯上引导孩子。

1.一群活宝

丰子恺的长子瞻瞻(丰华瞻)小时候很容易哭。但在丰子恺看来,这是因为瞻瞻是一个凡事都很认真的人。

不小心把泥人玩具打碎了,就认真地痛哭;

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用麻将堆成火车汽车,就认真地模拟出车子的声音;

看到老爸剃光头,就以为老爸变成了和尚,认真地拒绝被老爸抱,从来不掩饰情绪。

你看这份认真,是不是很值得敬佩!

所以,虽然瞻瞻经常搞破坏,但丰子恺还是夸他“真率、自然与热情”。

长女阿宝(丰陈宝)也是搞事情的一把好手。

有天晚上,她拿了软软(丰宁馨)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刚脱下来的鞋子,全给凳子脚穿上了。

然后她也不管自己穿着袜子踩在地上,还在那儿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果不其然,阿宝立马被老妈逮到,她的“杰作”也被毁了。

有一次,丰子恺因为妻子要离家很久,不得不独自照顾两个小孩子。

每天晚上,他都得和孩子们一起睡。孩子们睡着后,他才开始读书、写作,直到过了半夜才睡觉。

但小朋友睡得早醒得早啊,他们大清早就叽叽喳喳催大人起床。

于是,丰子恺练出了一项神技——边做梦边听孩子们吵闹。

他知道自己在做梦,也听得到孩子们说话,但同时还可以继续做梦。

直到孩子们在他耳边大喊:“爸爸!起身了!”才终于醒了。醒了之后他和孩子们说话,哄孩子们唱歌,然后蒙上被子还可以继续刚刚做梦的剧情。

就算孩子们打断了好几次,他的梦都能继续进行下去。

一直等到梦结束了,或者孩子们大哭了,他才终于起床了。

某年寒假,孩子们天天在家玩闹。有多闹腾呢,丰子恺说“堂前好像每日做喜庆事”。

有个孩子玩累了,就瘫一回儿,顺手翻了一下旁边的日历,然后惊呆了,“寒假只有一星期了!假期作业还未动手呢!”

此话一出,太影响玩耍的心情了。另一个孩子说:“我看还是未放假时快乐,一放假就觉得不过如此,现在反觉得比未放时不快了。”

按正常逻辑,丰子恺应该去催孩子们写作业了吧。

但是,他没有啊,他觉得孩子说得很有道理,表示同情和理解,然后根据这件小事写了一篇《实行的悲哀》,发表在杂志上。

小孩子闹腾很正常,但丰子恺却能一直保持着平常心。虽然偶尔也会斥责孩子,但很快就能反思、认错。

他甚至觉得,相比于孩子的坦荡和天真,他作为大人反而自卑。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正因如此,才有了那么多以孩子为主角的漫画作品,汇成《子恺漫画》出版。

2.说走就走的旅行

丰子恺喜欢旅行,他的旅行很多时候都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带着全家一起走的那种。让人莫名想到那句歌词,“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某天,丰子恺读起了苏曼殊的诗句。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读着读着,他顺便给家里的小朋友讲苏曼殊的故事。

讲着讲着,他忽然问:“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时候?”大家说在八月十八,就是下个礼拜。

丰子恺立马决定,全家人一起去海宁看潮,连读高中的大外孙也强行请了假。

又是一年暑假,不知道谁提起避暑圣地庐山。

丰子恺反复吟诵一首写庐山的唐诗,然后决定,全家人去游庐山。

这次旅游,他们足足玩了十天。

3.丰家的游戏一般人玩不了

丰子恺家经常玩一种游戏,是他们改编之后的“飞花令”。

据丰子恺的大外孙宋菲君回忆,有一次他们在饭店的包间点菜之后等得无聊,就玩起了这个游戏。

他们先让丰华瞻出去,其他人在里面商量出一句诗词,“九里山前作战场”。

然后丰华瞻进来随便问问题,随便点人回答。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包含那句诗的第一个字“九”。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包含那句诗的第二个字“里”。

而且每个答案都要和问题对得上,不能答非所问。

以此类推,然后丰华瞻要从答案中猜出是哪句诗。一般在三次问答之后,丰华瞻就能迅速猜出了那句诗。

这绝对是个让人望尘莫及的家庭游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首先得知道不少古诗词。

由此可知,丰家人玩归玩闹归闹,对于学习还是很注重的。

4.丰氏春晚的仪式感

丰子恺家不仅玩游戏很溜,过除夕也有他们独特的传统。

第一步,准备“除夜福物”。

除夕那天,他们家所有人都得花五毛钱买一份礼物包起来,贴上写了“除夜福物”的红纸。

第二步,吃年夜饭。

男女老少全部聚集在丰子恺的住处,加起来有几十口人。

第三步,表演节目。

丰子恺的后代,有弹钢琴的,有唱京剧的,有拉二胡的。反正人才多,凑一场春晚没压力。

第四步,“除夜福物”抽签。

每个人的礼物都加了编号,把编号写在小纸条上面就可以抽签了。

小孩子们都希望抽到丰子恺夫妇的礼物,因为老两口是最年长的长辈,准备的礼物都是一块五往上走,比其他礼物好。

抽签结束后,就开始拆礼物了。

紧接着,开始“交换福物”。孩子们把自己抽到的毛巾、肥皂等物品交给大人,换来玩具和文具。

第五步,发“压岁钱”。

他们家的压岁钱每份两块钱,丰子恺和妻子各出一块。

发完压岁钱,大家开始吃点心,什么年糕啦、酒酿丸子啦……应有尽有。

最后一步,放烟花。

看完烟花,丰家的“春晚”圆满结束。

整套流程走下来,不得不说,丰子恺家的孩子真幸福!

5.爱的教育

丰子恺崇尚“爱的教育”,他的七名子女都学有所成。

长子丰华瞻学的是外文专业,后来成为复旦大学教授。

次子丰元草学的是音乐,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

幼子丰新枚通晓多国语言,任海外专利代表。

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俱佳,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次女丰宛音是一名中学老师。

幼女丰一吟,在文学、书画、翻译等多方面都有所成就,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养女丰宁欣,曾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俞平伯曾评价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朱自清看过他的作品也说,“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丰子恺用爱与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孩子,哪怕他面对的是满目疮痍,依然能够领略到美丽与慈悲。

我们可能无法遇到如他这样的父母,也可能无法让自己成为这样的父母,但我们能够学习他生活的态度。

做人若像丰子恺,生活处处皆可爱。

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