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梅花三弄为何能成为文人墨客最爱的琴曲

来源:箫 时间:2023/5/26
白癜风好治疗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梅花三弄》:为何能成为文人墨客最爱的琴曲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

——乐评

中国十大名曲之中,除了借历史典故广泛流传的《高山流水》,最为知名的大概便是《梅花三弄》了。但实际上,流传到如今的《梅花三弄》琴谱,概括起来有“老梅花”、“新梅花”两种谱式——前者潇洒自如,古远传至清朝;后者节奏更平稳,始于乾隆年间——我们在电视上常常听到的《梅花三弄》便是“新梅花”版本。

在新老梅花的派别之下,《梅花三弄》的实际琴谱则其实有40多种。原因是传统琴曲的产生往往是由作曲的琴家自己根据其文化背景、时代特征、流派风格来发展和加工原曲,如此“再创作”一个新谱。《梅花三弄》便是这样一首在多年间始终吸引着音乐人士为其倾心倾力的曲子。

▲戴晓莲老师古琴演奏《梅花三弄》(老梅花)

“梅花三弄”中的三弄,特指古琴的上、中、下三准(即高音、中音、低音区),曲子的泛音主旋律在这三个位置各出现一次,即为三弄[1]。虽然曲谱固定为10段的结构,一弄、二弄、三弄在曲中不同段落的出现也会使得曲体结构的加工、发展的走向不同,每一版曲谱便是如此区分开来。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梅花三弄》古琴曲谱,即“老梅花”的溯源,是刊于明代年《神奇秘谱》中的版本[1]。《神奇秘谱》中的绝大曲子来自唐、宋、元时期,据说都是社会中广为流传的琴曲,其中记载《梅花三弄》的故事是:

▲笛圣桓伊

东晋名将桓伊,擅吹笛,时称江左第一。某日他在岸上偶遇乘船的书法家王徽之,两人都曾久闻对方之名,在没有交谈一句话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君子间的吹奏和聆听。

但这一原始记载中,并没有提到恒伊所吹曲名,只是说“为作三调”,三调指的是三段曲子;而“弄”字作动词,是吹奏的意思,“弄毕”则是说桓伊演奏完了,便扬长而去。

因此,历史上本无“梅花三弄”其曲,桓伊创作笛曲《梅花三弄》的说法的出现其实主要得力于文学作品的想象与发挥。魏晋以来,乐府横吹曲《落梅花》与《折杨柳》成了笛曲的代表,因此笛曲与梅花的固定组合便出现在文人的诗句里,比如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梅花三弄”形成的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则是笛曲与“三弄”的关系。恒伊故事中的“作三调,弄毕”则被概括为《北堂书钞》中的“为作三弄”、《世说新语》中的“作三弄毕”、《太平御览》中的“为作三调之弄”等等[2]。等到了宋朝咏梅咏笛的作品,如李清照“笛里三弄,梅心惊破”、林逋“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等,其中频频出现的《梅花落》、笛曲、三弄的语言元素更加固定了“梅花三弄”这一组合。

▲洞箫演奏《梅花三弄》(新梅花版)

综合这些文化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经常出现的“梅花三弄”,其实并不是某个特定乐曲或笛曲的名称,而是乐府鼓角横吹中一系列梅花主题乐曲的泛称,可以是笛曲《梅花落》、《折杨柳》,也可以是其他横吹曲目。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琴曲《梅花三弄》则是后来的琴家在笛曲基础上再加工、再创造的结果了。

而《梅花三弄》从最初的笛曲到最广为流传的琴曲,也要归功于不停书写文化想象的文人墨士。中国传统艺术中,借物咏怀、咏志是最为典型的创作模式,其中对“山水文化”的提炼和发展是最为经典的[3]。文化艺术作品中,通过对大自然景观、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性的特征特质,“山水”与“人格”如此形象的统一便构成了中国文化思维的形式特征。

▲古代文人

隶属于这种山水文化中的梅花审美,其精神便是高度集中在梅花幽逸的格调和傲峭的气节上,如此映射出追求理想“人格”的积极态度。而古琴的高雅品味和潇洒格调也随着一代代文人的推崇上升到了极高的地位——琴与梅,以其古雅幽逸的格调,便成为了文人最心仪的两个精神寄托。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这是历代琴家对《梅花三弄》曲的认识。当古琴深沉悠远的散音、按音和空灵飘逸的泛音响起,时间仿佛随着琴弦的震动而在空间中产生回响,历史的尘埃在现世的一寸光亮之中漂浮萦绕;窗外的梅花静默于雪中,枝桠坚实地虬曲在一方广阔天地之中。当一曲终了,留下的只有淡然的气韵和清香满乾坤,让人久久回味……

▲梅花

注释:

[1]戴晓莲,“琴曲《梅花三弄》研究”

[2]程杰,“《梅花三弄》起源考”

[3]胡天虹,“关于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