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我见青山多妩媚辛弃疾八首经典词作,来欣赏

来源:箫 时间:2022/12/19

前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田园风光,这一篇笔者精心选取了辛弃疾八首经典的词,一起来欣赏他的情思哀怨吧:

一、《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厉,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桥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和我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这首词诗送别抒怀之作,茂嘉是辛弃疾的堂弟,事迹不详。全词首尾以啼鸟相呼应,描写暮春的凄厉暮色;中间引述历史故事,铺叙古代种种人间离情别恨,借送别堂弟,抒发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士难酬的义愤。

全词笔力雄健,沉郁苍凉,感人至深。晚清著名词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论此词:“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

二、《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的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的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他写了二首《鹧鸪天·代人赋》其中一首我在文章里介绍过了,这一首是辛弃疾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女子所作的。

上片中,辛弃疾从写景入笔,通过描写哀景和乐景,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描写来抒发女子的愁思。下片直接描写女子因意中人不在身边而表现的种种痛苦,苦苦思念已经让女子困在其中,不能自拔。

辛弃疾不仅能写豪放词,也能作婉约之词,这首就是他婉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所写的相思离恨,感情深挚,情真意切。

三、《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蹿来蹿去,蝙蝠围着灯上下翻舞。屋上松风裹挟着大雨汹涌而来,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平生在塞北江南辗转不定,如今归来已是满头白发,容颜苍老。布被单薄,疾风骤雨的秋夜,从梦里醒来,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在闲居期间,辛弃疾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附近的名胜之处鹅湖、博山等地游览。一个清秋的夜晚,他来到博山脚下一户姓王的人家投宿。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小草庵,屋后是一片竹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辛弃疾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上片以所见所闻渲染寂寞荒凉的环境和气氛,下片写白发苍颜、壮志难酬的愤慨心情,最后表现出虽处境悲凉但雄心不减的可贵精神。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都十分成功。

四、《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喝醉酒的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全信了它们一点用也没有。

昨晚我在松树旁醉倒,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要把我来扶,连忙用手一推说:“去!,我没醉,不用扶。”

这首词上片写闲居中的饮酒读书生活,下片描写酔中情态。全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词风。

面对南宋朝廷只图享乐,不思进取,辛弃疾忧心如焚,不便明言,只能作词发泄胸中愤懑。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表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

五、《一剪梅·中秋无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燃,房间一片红彤彤的。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最终。

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辛弃疾借此中秋无月之时,将自己那种欲“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的怨恨,那种报国无门、济世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都倾注于问“月”之中,通过该词表达出来。表达了辛弃疾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该词上下片二、四、六、八句用叠韵,仅首字相异,形成一种特殊的回环的音韵美,读来如口含珠玉,悦耳动听。

六、《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我老了,老得太厉害了!惆怅这辈子的友人零落殆尽,如今还剩多少?清愁徒然染白了头发,人间万事都付之一笑。问还有什么能让我兴致增高?我见到青山就觉得亲切美好,料想青山见了我也同一怀抱。我们有大体相似的情感,还有大体相似的外表。

坐在东窗前,对着酒杯把头搔,想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时,也就是这样的情调。南朝热衷于名利的大佬,怎懂得酒的奇妙?我扭头放声啸叫,看风起云飘。不恨古人我未能见到,恨古人见不到我的狂傲。理解我的,只有二三知心同道。

这首是辛弃疾为他在瓢泉所造的“停云堂”而题的词,是辛弃疾的得意之作。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被免官闲居已经四年了。

全词仿效陶渊明《停云》诗的格局,主要写思亲友和饮酒两方面,但又添进山水情趣,借以抒发自己年华空老、壮志未酬和知音难求的孤寂和激愤,以及宁愿放情山水,也不愿追逐世俗名利的节操。

全词在一个个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表达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七、《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淳熙六年至七年(~),辛弃疾正在湖南安抚使的任上。一天,在湖南耒阳道上,他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好友见面,把酒言欢,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词。

该词上片描绘巧遇故人的自然背景,山村灯火暗淡,居民稀少,氛围清冷,隐见张处父平淡艰辛的退居生涯。下片回顾友人少年的戎马生涯,羽扇纶巾,神态潇洒,鞍马驰骋,英姿勃勃。收尾转入当前,显见仕途沦落,心地抑郁。全词运用典故巧妙而自然,词虽短,情且长,感情真挚朴实。

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八、《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头上插着蛾儿、雪柳之类的首饰,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农历的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当天夜晚就称为元夕。这首词从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那人”形象,寄托着辛弃疾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这个遗世独立的“那人”是谁呢?历来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是作者的意中人,有人认为是辛弃疾自己,还有人认为是指宋孝宗赵昚。好友,您怎么认为呢?欢迎赐教!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说道: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笔者认为,第三种境界的意思大概是,当一个人下足功夫之后,不知不觉就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就像陆游的名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原先的目标就在眼前,成功正在向你招手,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

人生在世,总得有所追求,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大餐。所以好友们,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努力吧,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