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诗经有礼岐山之上凤凰鸣

来源:箫 时间:2023/3/23

内容提要

岐山作为周王朝的发祥地,是世世代代姬周贵族尊崇和向往的故都祖源。

凤凰色彩斑斓,自古以来便是祥瑞的象征。

《大雅·卷阿》,是《诗经》唯一有凤凰出现的诗篇,它以文学的形式让岐山永远打上了凤凰于飞的烙印。

《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鸑鷟(yuèzhuó)鸣于岐山。”鸑鷟即小凤凰,雏凤。这里说的正是“凤鸣岐山”的历史传说。”

相传周朝兴起的前夕,曾有凤凰在岐山高岗上盘旋鸣叫,周人认为凤凰是因周文王德政而来,是周兴盛的吉兆,那座凤凰盘旋的高岗后来便被定名为凤凰山,岐山也因而有了“凤野”这一的代称。

自古以来,凤凰就是祥瑞的象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太平盛世的祥瑞,也是百鸟追随的王者,它身上五彩的纹理,代表着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

“凤凰”长得有点像鸡,身上有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交织而成的彩色纹理,这种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它的出现就象征着天下安宁,所以历代百姓都期盼着能够亲眼见到凤凰翱翔于天际。这种期盼中包含着的其实是古人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雅卷阿》开篇“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的卷阿,如今被认为是的周公庙所在地。此处东、西、北三面环山,只有南面的与平地相接,坐北朝南,藏风纳气,形似簸箕状如倒凹字,庙宇入口处的两座建筑,分别挂有“有卷者阿”“飘风自南”两块非常显眼的匾额,相映成趣。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大雅·卷阿》

卷(quán):弯曲;阿(ē):大山,山陵。卷阿即卷曲蜿蜒的山岭。

春光明媚,山峦青翠蜿蜒,风徐徐地从南方吹来。平易近人的君子,都愿意来此遨游并放声歌唱。

诗篇中最为耳熟能详的部分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周王贤良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百鸟朝凤,因而才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

凤凰于飞,翙翙(huì)其羽,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běng)萋萋,雝雝(yōng)喈喈。

——《大雅·卷阿》

凤凰振翅高飞,众多的鸟儿也张开翅膀聚集在一起,周天子的身边有众多贤良之士任他差遣,人才济济、群臣拥护,好似百鸟朝凤。凤凰在高岗上鸣叫,声音嘹亮高亢,响彻云霄。梧桐树挺拔地生长在高山的东面,全身沐浴着朝阳,枝叶茂盛,郁郁苍苍。凤凰和鸣,声音宛转悠扬。初兴的周室与岐山的历史与荣耀,都沐浴在这凤鸣朝阳的福泽之下。

在古人的心目中,凤凰不仅是太平盛世的吉兆,也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大雅·卷阿》的凤凰分别指“凤”和“凰”,“凤”是雄鸟,“凰”就是雌鸟,而“凤凰于飞”则被人们用来形容爱情美满、夫妻和谐。

西汉时司马相如,就曾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的名句,用这首《凤求凰》收获了卓文君的芳心。

宝鸡市东南有“凤女台”,简称“凤台”,相传为秦人祭祀秦穆公女儿弄玉所筑的高台,台上建有凤女祠。

在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人物故事图》册中有一副《吹箫引凤》描绘的就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在凤台上吹箫引来凤凰的故事。

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人物故事图》

传说秦穆公把喜爱音乐的女儿弄玉嫁给了善于吹箫的箫史,于是箫史每天都教弄玉吹奏,吹出的乐声很像凤凰鸣叫,秦穆公专门建造了一座凤台供他们居住。弄玉和箫史在凤台上一住就是好几年。有一天吹奏的时候,真的引来了凤凰,于是他们就乘凤凰双双飞去。

画的主体部分在高耸入云的高台之上,一位身着华丽的女子正在吹箫,她的侍女正在回头张望,而对面坐的男子则认真聆听着她的演奏,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弄玉和箫史。

顺着侍女的眼光向远望去,可以看见群山间有两只凤凰,一前一后地飞来,其中一只正低头望着吹箫的女子,似乎是被她的箫声所吸引,这个时候空中明月高悬,山间云雾迷蒙,凤凰的到来使这里宛如仙境。

周人的凤鸣神话与秦人的吹箫引凤传奇,发生在同一个地域并非巧合。岐山县域内含有凤凰的地名,有十几处之多,如凤鸣镇、凤山楼、凤凰村、朝阳村等,这些地名传达着周人对于“凤凰降临”的所见所闻。

岐山因西周的崛起而被镌刻上了凤凰的烙印,同样凤凰传说也承载着三千年前神圣而久远的历史记忆,岐山之上凤凰鸣,岐山之下圣人出,这些灿烂文化印证了岐山的渊源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