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苏轼有一个缺点,最终导致短命,康震却一直

来源:箫 时间:2023/5/7

#苏轼#

苏轼以旷达著称,康震老师经常在各种场合怒赞苏轼的旷达。

康老师的表白

我们想一想,苏轼的旷达可能是真的吗?

一个那么聪明的人,那么有才学的人,那么有实干能力的人,却遭遇那么多不公和委屈,他能够旷达吗?

再说,一个旷达的人应该长寿,可是苏轼生卒年月是(年1月8日-年8月24日),满打满算64岁,离长寿的最低标准——古稀之年——还差6年。

其实,苏轼对于自己的不平遭遇,有满腹牢骚。

看看苏轼的这首《示儿》,这得有多大的怨愤才能在生个孩子正高兴的当儿,写出这么个不应景的诗来。

这一首诗是完全不应该问世的。

它得罪了所有人。

首先是所有的达官贵人,包括苏轼自己,苏轼的所有官场朋友——反正在官场上混得还不错的,全是愚蠢且鲁莽之徒!

至尊之位的皇帝呢?苏轼不敢说,不等于皇帝自己不想。

其次是老婆。十月怀胎不易,生个孩子很疼的。简直生下来就被父亲诅咒。

这简直就是找抽!

这得是多大的积怨才能发而这样的怨毒之语?

所以,苏轼根本不是一个看得开的人。

苏轼年纪轻轻,参加科举,结果被主考官一眼看中,

苏轼年纪轻轻应试,一下子就被主考官欧阳修、副考官梅尧臣同时锁定,皇帝的赞语居然是“吾为子孙得两相(还有苏辙)”。这是何等的前途光明。

而且,苏轼、苏辙基本上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

苏轼在地方上简单历练之后,就进入朝廷,后来自己要求外放,到每一地都有建树。返回朝廷,就进入中枢,做到皇帝的机要秘书,那就是宰相养成所。

如果,稳定前行,宰相之位之位就在前边招手。

比苏轼差不少的苏辙后来就入相了。

但是,王安石开始变法,苏轼的噩梦就开始了。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文人入狱,不死蜕皮。

做人潇洒万端的苏轼一点儿也不能像韦小宝一样适应监狱生活。

心灵上的摧折彻底击垮了他的信念——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中《苏东坡突围》中资料详实,值得阅读。

总之,苏东坡最后什么都限招认,包括谋反之罪,我们可以相见他在监狱中受的什么罪。他只求一死了——他让人给苏辙捎一首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他希望死后能够埋骨西湖。

但苏轼的罪名全在诗句中找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说服力,他只是严重干扰了变法者的决心,阻挡了变法者的车轮,最后,他被放出来,扔到了黄州。

九死一生的苏轼开始蜕变——

他写下了标志他开始变得旷达的《赤壁赋》。

苏轼的旷达是一种妥协投降,完全没有诚意

元丰二年(),苏轼入狱,天后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过上了一种半管制半流放的生活。元丰五年,苏轼写下了《赤壁赋》。

三年时间,苏轼渐渐安顿住了他的惊魂。

在《赤壁赋》中,他趁着月夜,泛舟江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非常快乐,他就唱起了流行歌曲。

他的朋友也拿出洞箫,吹了起来。

可是他越听越不对劲儿,最后,他唱不下去了,说:你怎么弄悲伤的曲子?扫兴!

朋友说:这不是曹孟德曾经横槊赋诗的赤壁吗?英雄如斯,曹操不也无影无踪了吗?天地辽阔,你我渺小;江山长久,人生短暂;怎不令人伤感?

苏轼于是开始旷达的说教:看看眼前,江水一直不停地流走,船下的水减少了吗?看看天上,月盈月亏,月亮缺角了吗?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水月,何曾存在过一瞬间!从不变的角度看,物我都是无尽的存在。明月在天,清风无尽,赶紧享受吧,还乱想个啥?

这完全就是自欺欺人!

生、死,天、地,物、我,寿、夭,能一样吗?真相信这鬼话,苏轼完全可以翻身入水,而且享受不享受清风明月又有什么区别和意义呢?

苏轼其实并没有看透,也无法旷达。他只是必须自欺,否则无法生存。

旷世的才学有什么用?

皇帝的首肯有什么用?

无边的名望有什么用?

机智的语言有什么用?

敏捷的头脑有什么用?

在黄州的苏轼只想活着,苟且地活着,没有理想地活着,没有希望地活着,只要能够平淡地活着,有自由的躯壳就行了,不要思想。

他的赤壁赋不是要骗人,他其实只是想欺骗自己,麻木自己。

其实,并没有多少效果,一旦做官,他就又认真起来。

元丰八年(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4个月后,以礼部郎中入朝。15天后,升起居舍人。90天后,升中书舍人,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火箭式的上升,直接进入了中枢,成为皇帝的秘书长,主管全国升学考试,又走上了奔向宰相的正途。

但苏轼又开始不旷达了。

他没有感恩戴德,也没有知恩图报,他开始指说给他不停升官的旧党完全废除新法的作法太过分了。

好在旧党做事温柔,让他做了将近十年的地方长官。

元祐八年(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对苏轼没有客气。

绍圣元年(年),贬苏轼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没有到任,就再次贬其至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四年(年),62岁的苏轼被送到了海南岛儋州。

不能再远了。这已经是王朝疆域的尽头。

据说苏轼在海南也过得有声有色,但是,我并不认为苏轼认命了,看透了,旷达了。

宋徽宗即位,苏轼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苏轼高兴不起来,他的身体已经垮了。

北归途中,他写下《金山自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不用细品,苏轼那愤愤不平就跃然纸上。

是谁让我心如死灰?

是谁主宰我的命运?

是谁消费了国家的栋梁?

是谁将热血人生幻化成笑柄?

难道不是那“愚且鲁”的公卿吗?

半年之后,苏轼于(年8月24日)在常州逝世,享年65岁。

能够说他的死与郁积的不平之气无关吗?

才干接天,立锥无地,苏轼是被窝死的

我曾经读《苏东坡全集》中论史的内容,惊叹于苏轼的冷静与锐利,他完全没有天命的思维,他按照人性和逻辑思考历史和人生。在他的眼中,管仲是透明的,孔子也是透明的。

我相信,他的同事和朋友们和他相处,都会有压力。

谁愿意在别人眼前做思想的裸奔呢?

尤其是哪些非常聪明,脑回路曲折的人。

是让苏轼舒服,然后其他人都不舒服,还是让苏轼一个人不舒服,其他人能够舒服一点呢?

这不用思考。

这就是苏轼的才能大家都认可,但是苏轼的人生却并不畅快的原因。

苏轼大约是穿越错了时代的,他至少提前了一千多年。

所以才如此与时代不匹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