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都永陵博物馆石刻“二十四伎乐”延伸的文创产品国乐观念剧《伎乐·24》,已是成都建设音乐之都的一张名片。今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到《伎乐·24》最初的艺术策划、“天姿国乐”团长、琵琶演奏家唐文婷,向她了解背后的故事。
天姿国乐
天姿国乐是四川交响乐团旗下的女子国乐团队,曾在捷克皇家歌剧院、日本大阪音乐厅、俄罗斯圣彼得堡等世界顶级艺术殿堂上演专场音乐会。
乐团常年在国外演出,唐文婷总会被问为何要成立这样一支女子国乐团?她自信地回答,“在中国成都的永陵博物馆,出土的石刻‘二十四伎乐’是唐代的职业女子乐团,记录了晚唐宫廷音乐最辉煌的瞬间。我们来自成都,以史为据,用开放、创新的方式,建立了‘天姿国乐’。”
唐文婷
回想起参与创作《伎乐·24》的缘起,唐文婷表示机会来自成都打造音乐之都,永陵博物馆也希望通过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改变不被大众了解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通过招标的方式,四川交响乐团获得了《伎乐·24》的创作权。”
国乐观念剧这个概念由总导演周文军提出。所谓国乐观念剧,就是用最古老的艺术和最高科技的手段碰撞,不以逻辑性叙事串联整体,而是以隐藏在剧场行为背后的观念性寓意串联,从而与音乐的抽象性吻合,形成新的剧目概念和演绎形式上的创新。
音乐是该剧的主体,为此,音乐总监肖超也花费了心血,从创作到改编,既要在有限的乐队编制中完成音乐的表达,又要兼顾艺术性和可听性。石刻“二十四伎乐”没有留下乐谱是件憾事,古代音乐审美与现代人又相隔千年,为了让石刻文物“活”过来,只有通过大量史料、诗词等文献再创作。他们聚焦石刻上乐器的组合、乐器本身的故事,挖掘那个时代的音乐思想,了解唐代音乐的开放与融合。
《伎乐·24》剧照
如果有机会观看《伎乐·24》,一定不要错过“序”,你会听到复原的“二十四伎乐”中的主要乐器,如篪、筚篥、排箫、笙、箜篌等,唐文婷说,天姿国乐在学习仿古乐器演奏时,拜访了中外名家。如唐朝琵琶弹奏时是横抱用木拨子,而现代是竖抱用戴义甲的手指演奏,如今,日本雅乐团还保留着这一古乐器的演奏方式,“我们专门飞到日本,在日本最悠久的雅乐团交流学习,乐手和乐手间,手把手、面对面地教演奏方式。我们还与韩国的国乐团交流过唐笙、唐笛等演奏方式。”唐文婷认为,这些乐器是从中国的丝绸之路带到其他国家的,现在她们把这些学回来正是为了传承。
唐文婷说,“二十四伎乐”来自于大唐宫廷,本就是一张拥有千年历史的音乐名片,这个现象很独特,而且只属于成都。同时,永陵及其石刻“二十四伎乐”是唐宋之间五代十国前蜀留下的产物,在王建治理蜀国期间,包括长安等地的不少宫廷乐伎、舞伎为了躲避战乱纷纷来到富庶且相对安定的成都,唐朝宫廷乐舞也因此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永陵石刻“二十四伎乐”就是很好的证明。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曾琦
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