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失落千年的商代乐器

来源:箫 时间:2024/8/6

失落千年的商代乐器

商代较有典型意义的乐器有编磬、编铙、虎纹特磬、五音孔埙、排箫、兽面纹大铙。在科学田野考古的发掘下,我们看到了商代乐器的真实面貌。

商代乐器十分丰富,多样铜制乐器的出现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商代音乐的震撼音响效果。

铜制乐器的出现,是音乐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宏大的音量和富于穿透力的音色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性能。而商代丰富的乐器,让我们更是叹为观止。

商朝乐器主要是依据出土实物和甲骨文中记录的各种乐器的字形,有的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印证。

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乐器有编磬、编铙、虎纹特磬、五音孔埙、排箫、兽面纹大铙、骨哨、铜铃、铜鼓等。

▲编磬

1、编磬

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者称之为编磬。安阳殷墟于年出土编磬三具,上有铭文,分别为“永启”、“永余”、“夭余”,应是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因此编磬(或编钟)由单个的节奏乐器磬(或钟)演变为敲击发声的旋律性乐器,标志着先秦时期“钟磬乐”的发端。

▲编铙

2、编铙

铙是钟类乐器之一。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了亚弜(jiàng)编铙5件,其中最大2件内壁均有铭文“亚弜”2字。这是发现的唯一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其他则多为3件一组。钟类乐器“一钟双音”的源头,由此可以推前到晚商时期。

▲虎纹特磬

3、虎纹特磬

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为商代晚期遗物,也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通体用大理石做成,饰以虎纹,造型精美。磬体上侧右方钻有一个“悬孔”,耳部有显著的磨损痕迹,说明是一件久被使用的乐器。

测音结果为#C+1音分。音色浑厚,颇类于青铜之声。同墓葬西侧有女性骨架24具,生前应是乐舞奴隶,亦即古代所谓“女乐”。虎纹特磬应是奴隶主贵族生前死后享乐生活的历史见证。目前发现的商代特磬有虎形、鱼形、三角形、长条形等近30件之多。

▲五音孔埙

4、五音孔埙

商代陶埙多为五音孔,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旋律乐器,制造也已趋向规格化。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武丁(公元前-前年在位)时代的五音孔陶埙,经测音,已经在是一个音之间构成了半音关系,只差一个音就能构成十二律。

▲排箫

5、排箫

年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了5件骨排箫,每组编管分别为13、13、10、6、5支一组,墓葬为西周初年。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出土年代最早的排箫实物。

▲兽面纹大铙

6、兽面纹大铙

“铙”是商代重要的铜制敲击乐器,目前所知商代铜铙,有30余件之多。

其中有一件兽面纹大铙、铙口内两边各饰对称的二卧虎,高89.5cm,直径59cm,器重公斤,乃是目前所见商代钟类乐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个,可称罕世之宝,出土于湖南宁乡月山铺。这种低音乐器的出现,说明商代音乐有着轰鸣般的音响效果。

▲贲鼓

小结

除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以外,在商代甲骨卜辞中还有一些乐器类的象形字,如贲鼓,即大鼓,由三支鼓锤同时敲击发声。“豐(fēng)”字应为大鼓。“鞀(táo)”即后世之拨浪鼓。“龠(yuè)”是一种编管乐器。“言”,郭沫若认为是一种单管的吹管乐器。

此外,甲骨文中还有不少很像乐器名称的字,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总之,商代的历史面貌及其音乐文化,为历史尘埃所遮蔽而失落千年,至近代则为甲骨文的发现和科学田野考古的发掘而证明了它们的真实存在,结合文献记载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商代音乐文化的面貌提供了珍贵的依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