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说过大音希声五音令人耳聋,但却又对一种乐器推崇备至。《道德经》说:天地之间,其犹橐(du)乎,后人解释说,这个橐实际上指的是筹,是一种似笛非笛、似箫非箫,音质又介于箫和笛之间的古乐器。
筹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管弦类乐器之一,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这也得到地下考古工作者的证实。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孔。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乐器与箫或笛的演奏方式不同,既不是横着吹也不是竖着吹,而是要斜着吹,是筹乐器的可能性最大。并且,该乐器发音嘹亮,七音齐备,音域可达两个半八度以上,既有箫之哀婉,又有笛之悠扬。
基于这种优秀的音域表现力,到了北魏时期,筹已经进入宫廷之中,成为皇室贵族们宴会时常用的音乐。并且,由于筹发出来的声音让人听着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让人在精神与心灵上得到洗礼,因而与其他乐器一起共同成为佛道两家礼斋等宗教活动时的乐器,这一风俗在如今的河南许昌一带还有保留。
如今,流传下来的佛乐有《傍妆台》《油葫芦》《皈依佛》等,道乐有《魏调》《道场启》《三宝赞》《三清偈》等,许多都是在诵经伴奏时的乐曲。音乐声、诵经声,伴随着袅袅升起的青烟,让人不知不觉间抛弃世俗,进入一种肃穆庄严的宗教世界。
当然,神仙也不可能真正脱离世俗的,和尚道士更是如此。筹音乐从佛道、宫廷中逐渐走入民间,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活动渐渐都有筹音乐的参与。
在河南许昌一带,如殡葬、婚嫁、祝寿、生子、寻根祭祖和节日、庆典等活动都可以见到筹乐器的踪影。《小开门》《凡思调》《尺工合》等筹乐曲,融合了原来佛道音乐那种神秘的色调,与民间活动的那种或喜庆欢快、或慎终追远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让听者为之惊叹。
筹这种乐器作为中国管弦乐的鼻祖,丰富着中国乐器与音乐的种类,无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