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诗经》这本传世之作,今天的我们才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到西周到春秋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到古代祭祀的详细流程,了解到那些已经远离了我们的风俗和生活方式。
《诗经》,也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穿越数千年的美好画卷,为我们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却都非常美丽的女子,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最纯美的爱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中的女子,果敢而坚毅,为了爱情,可以不惜一切;“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隐藏着女子对恋人的抱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是对恋人最深刻的思念。
《诗经》中还有一位很调皮的姑娘,她在约会的时候,小小地捉弄了一下对方,对方表现出来的焦虑,让姑娘的内心很甜蜜。爱情,便更加炽热地展示了出来——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小诗。年轻的男子和恋人约会,等他到了约会的地点,却并没有见到心上的姑娘。姑娘到哪里去了?原来这个调皮的姑娘,故意躲起来了。急的小伙子在城墙角抓耳挠腮,心中不得安宁,也弄不明白姑娘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二段诗文中,这位调皮的姑娘不忍心再捉弄恋人,不仅从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还赠送给这个小伙子一个彤管。彤管,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着朱红色的笔,第二种解释认为是红色管状的草,第三种解释认为红色箫管之类的管乐器。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这个定情物都不算太昂贵。但是在小伙子眼中,这个“彤管”光彩熠熠,令人赏心悦目,让他越看越爱。
第三段诗文中,“自牧归荑”的“牧”,是野外的意思,这是小伙子再一次表达自己对“彤管”的喜爱,“荑”是茅草的意思,这也是很多学者认为“彤管”是红色的草的原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第三段的“荑”和上一段的“彤管”,并不是同一种物品。姑娘在野外,哪怕赠送“我”一根茅草,“我”看着都是美好又珍贵的。并不是茅草真的很贵重,而是因为这是美丽的姑娘赠送的。
虽然这首诗的题目是《静女》,但是这位姑娘并不是沉静类型的,反而有些调皮,她藏起身来,记得小伙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几个字,也将小伙子急于见到恋人的心态,刻画的如闻如见。直到今天,恐怕还有很多姑娘,在用这种方法捉弄恋人吧?而那个姑娘赠送的“彤管”,也有了“爱屋及乌”的作用。
简简单单的几十个字,勾勒出一幅令人忍俊不禁又甜蜜温馨的约会画面。每一个正沉醉在爱情中的姑娘或小伙子,读了这首诗,大概都会有很深的体会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