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原创不断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管

来源:箫 时间:2022/11/21

村(社区)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打交道,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是参与村(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承担着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基层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职责,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村(社区)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为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对全区38个村(社区)干部队伍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找思路、想办法,不断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以提高能力水平为基础,强化教育培训。一是抓岗位培训,增强履职能力。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按照干部的定岗分类进行岗位素质培训,组织党总支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级以上集中培训、1至2次镇(街道)级常规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二是抓学历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培训并举,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依托开放大学、党校等资源,对符合条件的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及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教育。三是抓法制教育,强化守法意识。强化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法制廉政和党性宗旨教育,适时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党政理论及法制理论,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对村干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从思想上筑牢防腐底线。四是抓技能培训,提升致富能力。每年不定期组织村(社区)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强化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培训,促使村(社区)干部掌握电脑使用技术和网上营销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优势,推销农特产品,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以拓宽选人渠道为突破口,选优配强班子。一是精准选人。对各村(社区)80后、90后优秀青年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人一档”原则,建立履职档案,全面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个人重大事项、学习培训、表彰奖惩等情况,选拔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社区)干部队伍,优化班子的年龄、能力、素质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二是择优用人。注重从带动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经商务工人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社会工作者、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职工等群体中选拔党支部书记,选配党性观念强、工作能力强、合作意识强的干部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对个别村班子人才缺乏、群众致富无门、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的状况,不断加大下派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力度,从镇(街道)中选派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帮助理顺发展思路,为班子注入活力。

 以后备干部储备为着力点,建立培养机制。一是严选。打破身份和地域界限,采取组织推荐、自荐、群众举荐等多种方式确立后备干部,优中选优。二是优育。针对村级后备干部专长、发展潜力、特点和各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制订后备干部个人培养计划,明确培养方向。依托和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传媒作用,对后备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技文化、市场经济和与“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强管。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按期进行全面考察和调整充实,真正把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储备库。

以突出实绩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规范干部人员组成。对书记主任有一人空缺的情况,要结合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和区级备案管理工作,落实好“一肩挑”。制定完善制度,明确岗位设定。二是规范干部行为。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体系,制定“责任清单”和权力“负面清单”,加强村(社区)干部管理。规范履职流程,统一议事决策、学习交流、住夜值守、联系服务群众、矛盾调解、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镇(街道)定期不定期对执行情况开展检查。三是实施考核评价。建立健全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民服务、信访维稳、项目推进为重点的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村(社区)干部经济待遇、评先评优以及干部选拔任用等挂钩。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识别体系,运用纪委、组织、政法、审计、信访等掌握情况,对干部考核情况进行相互印证、综合分析,科学评价村(社区)干部。四是从严从实监督问责。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推行年度任务承诺践诺制、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定期通报制、办事首问责任制,开展“亮身份、守承诺、作表率”活动,加强对村(社区)干部履职的监督。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重点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党总支书记进行问责。其他村(社区)干部的问责由村(社区)党组织提出,镇(街道)党(工)委核实后启动问责程序。

以强化“第一书记”管理为重点,提升引领带动能力。一是清单管理下任务。各镇(街道)要认真量化“第一书记”推动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基层组织建设、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五项任务”清单,明确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完成时限,每月向区组织部门上报完成情况。二是建立考勤制度。要严格“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考勤台帐,由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对“第一书记”出勤情况进行考勤,按周上报镇(街道)党(工)委,镇(街道)纪(工)委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将考勤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通报。三是建立工作日志制度。“第一书记”要广泛联系走访群众,做好户情登记和民情台账,仔细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记录工作日志。镇(街道)党(工)委每月调阅一次工作日志。四是落实保障措施。一要提供政治保障。要将“第一书记”参加村(社区)“两委”班子会议、村(社区)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村级重大问题讨论会和重大活动等事宜落实到位。二要落实生活保障。认真落实镇(街道)1名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指导帮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了解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昆明阳宗海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苏宇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