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李商隐失恋后写下一首诗,意境极致唯美,流

来源:箫 时间:2023/6/6

李商隐:失恋后写下一首诗,意境极致唯美,流传千古

金人元好问评价李商隐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两句虽然无奈至极,却也最令读者信服。

人们爱李商隐的诗,爱它的凄美迷离,但美则美矣,在美的感受之外,却往往读不懂其中的含义。

于是,寄望于有人给李商隐的诗歌做出准确的注脚,注释的人很多,却从来都是各执一词。

不过,反过来想一想,若是没有这个特点,李商隐的诗歌之美也要大打折扣了。

早年,李商隐有过入王屋山下的玉阳山学道的经历。

玉阳山,相传是唐玉真公主出家后所居之处,当时这些道观中是有很多入道宫人居住。

李商隐便是在这玉阳山上的灵都观,邂逅了一名宋氏女冠。

他与这名女冠的相恋过程中的遐思和绮梦,都成了他爱情诗的创作素材和源泉。

在这其中,《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见证了他们的相恋,两个心意相通的恋人在雪月交光的夜晚互相祈祷,互表思念: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记录了他们的相思,两人虽然同处玉阳山,却因为严禁的宫规一直不能相见,只能借青鸟信使倾情,暗诉衷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则讲述了他们的远别,恋人随公主车架回宫,诗人则患得患失,恨不得举身相随而去: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而《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则当被视作二人分别很久之后,诗人缅怀当日热恋之作: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但是这段与世俗所不容的恋情,终究是在诗人的幽怨相思中一度经年,最后随风而去了。

大约在公元年,李商隐为这场失恋最后做了一首诗,忧伤怨极,意境也极致唯美: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诗词大意是,从窗口望出去,银河横亘在夜色里,隔断了牵牛和织女,正如有另一条银河隔断了我们两个。

怅然地望着银河,吹响玉笙以排遣寂寞,任寒意侵入院墙,浸透这座小楼。就这样怅然地望着,眼看便是天明。

当年在温暖重衾里依偎的日子,主要已变成无可追忆的梦,昨夜从孤眠中惊醒后,又一次将当年记起。

雨水打过月榭,唤醒了花香,这花香又唤醒了我充满花香的记忆。

一切的美好都已经过去,如今的我,就像这风中残烛,在霜寒浸染的幕帘下不住地颤抖。

我们这些灵魂温暖、天性就会彼此相爱的人,为何偏偏要走入冷酷的修道世界?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前六句积累起足够的哀怨,实则是蓄势待发,到了最后两句,让内心的情感无畏迸发,由低沉地倾诉,转为强烈的呼喊:不要再盲目地求仙学道了,人间琴瑟美好的夫妻生活更美好,更值得追求啊!

由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这两句,运用了三则道教典故,“湘瑟”即娥皇、女英的故事,“秦箫”即萧史、弄玉的故事。

这里,以“湘瑟”比喻女道士,“秦箫”比喻男道士,所谓“自有情”,是说他们生出的情愫也不过是人类的天性而已。

至于“缑山”,则是仙人王子乔的故事,也是李商隐最喜欢吟咏的神仙故事之一。

据刘向《列仙传》记载,王子乔出身高贵,是周灵王太子,因此偶遇道士浮丘公,被他引上嵩山修道,一去三十余年。

这些年,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寻访,让他回来继承王位,但他始终对寻访者避而不见,最后在七月初七的这一天,乘鹤飞上云霄,再也没有回来。

李商隐用这个典故,是想说明,凡人实在不必轻易抛开人世,去追随王子乔的脚步,那虚无缥缈的成仙之梦,怎么抵得上真真切切的两情相悦呢?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第一次读到李商隐的这首诗,只觉得意境非常美,但是诗歌究竟说的是什么,或许就像他的那首《锦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