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非遗进校园2022年闽台艺术家南音音

来源:箫 时间:2022/8/25

年5月27日下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非遗进校园——年闽台艺术家南音音乐会》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音乐会将中华诗词的唐风宋骨融入南音独特的唱腔和音乐,与古筝、洞箫等具有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同台演奏,为你带来一场恢宏的南音专场音乐汇演,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受邀参加活动并采访报道。

主持人开场,介绍到场领导及嘉宾▲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肖长培在致辞中介绍,南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南音传承工作,率先支持台胞申报非遗传承人,目前全省共评出来自台湾的非遗传承人7名。此次音乐会走进校园,让非遗和现代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助于青年学子欣赏南音、认识南音、了解南音,而且能够促进非遗传承保护,推动闽台两地南音艺术家交流互鉴、情感融合。▲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唐文忠在音乐会致辞▲

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保存会创办人、中国台湾知名南音艺术家卓圣翔在音乐会致辞▲

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右二)与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保存会创办人、中国台湾知名南音艺术家卓圣翔(左二),中国华夏文化网艺术总监、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网创办人、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林素梅(右一),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保存会首任会长、中国台湾知名南音艺术家罗纯祯(左一)合影▲

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左)、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中)、厦门南乐团副团长连方红(右)合影▲

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左)与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右)合影▲

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右)与中国华夏文化网艺术总监、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网创办人、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林素梅(左)合影▲

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左)与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二度获得者、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曲艺家协会青年艺委会主任、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右)合影▲

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左)与厦门南乐团副团长连方红(右)合影▲

合影左起: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保存会创办人、中国台湾知名南音艺术家卓圣翔,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院长(福建师大派驻)、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教授、硕导、声乐系主任陈俊玲,中国华夏文化网艺术总监、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网创办人、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林素梅▲

中国华夏文化网艺术总监、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南音网创办人、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林素梅(左),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院长(福建师大派驻)、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教授、硕导、声乐系主任陈俊玲(中),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二度获得者、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曲艺家协会青年艺委会主任、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右)合影▲

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郑金龙(右)与非遗保护专员李宝霞(左)合影▲

据了解,此次音乐会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中华诗词与南音融合,辅以古筝、洞箫等传统民族器乐进行演奏。来自中国台湾的卓圣翔、林素梅、罗纯祯等福建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厦门市南乐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等专业南音院团以及两岸高校青年同台汇演,用浓浓乡音唱响两岸情缘,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会现场,一曲筝乐《临安遗恨》拉开演出帷幕。在南音的曲调中,慷慨激昂的《将进酒》《临江仙》气势奔放、恣意洒脱;古朴、柔曼的《钗头凤》《菩萨蛮》让人领略爱情故事的细腻思绪;悠扬、清丽的《水调歌头》《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让人遐想流连。两岸艺术家相继表演了《虞美人》《声声慢》《忆秦娥》《浪淘沙》等南音曲目,压轴曲目南音四大名谱之《百鸟归巢》,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音乐会现场▲

本次音乐会圆满结束后,参会领导与嘉宾合影留念▲

泉州南音传承中心演职人员合影▲

厦门南乐团演职人员合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