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仪桐老师筝乐重奏公益课
月到双节分外明,节日喜气伴你行。海上明月共潮生,国音公益邀你听。年9月30,青年古筝演奏家苏仪桐将举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筝乐重奏公益课。中秋月团圆,我们用音乐邀请大家共享团圆、美好的时刻。
人类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境界。
原作曲为台湾音乐人梁弘志先生;年中秋,苏仪桐老师将这首作品改编为古筝三重奏作品《明月几时有》,在原作品优美的旋律中,编配了多声部和声效果,融入人声吟唱,使整个音乐富有立体感,意境悠远,寓意美好。
时间:年9月30日15:30时
地点:北京国音雅乐艺术中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仪桐老师
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华筝”五色弦乐团团长、中国音乐网艺术委员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书画院诗书画与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国音雅乐文化中心艺术总监、师承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望教授,并受到秦筝泰斗周延甲先生悉心指导。
苏仪桐演奏风格深情细腻、优雅大气,近年来,她携乐团活跃在国内外各大高校及世界著名的音乐厅,将中国筝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推广,为繁荣古筝重奏艺术、传播秦筝文化,创建新的五色弦五线谱古筝教学体系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自年起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韩国釜山国立院、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地举办与参与多场音乐会演奏;将秦筝代表作品:《百花引》、《倾杯情》、《秦土情》、现代创作与改编作品《茉莉芬芳》、《翡翠》、《夕阳箫鼓》等作品带向国际,经典呈现,创作古筝弹唱作品《再闻书香》、《蓝月如水》、《乘》、《当下即永远》等深受大家的喜爱。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年在梅兰芳大剧院、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国音奏响、雅乐芬芳”师生专场音乐会、年举办“中华筝”五色弦乐团专场音乐会并在全国陆续巡演。
教育方面,在全国师资研修班中担任主讲教师,规范古筝教学,培养优秀师资力量;与此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筝童,学生们在国内外各大权威赛事中屡次夺冠,并参与了国内外多场音乐会演奏。被CCTV少儿频道、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中国音乐网、中国古筝网、《中国校园文化》杂志、《音乐家》杂志等多媒体专访与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