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一首玉京秋,独自客居,因离别而生相思

来源:箫 时间:2023/1/10

周密词作早年多写优雅的日常生活,精于文字,晚年国难当头,词作主题便转向忧国忧民、思乡怀古之旨,风格凄婉。本首词作《玉京秋》的词序为“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可见这首《玉京秋》是周密的自度曲,调见《蘋州鱼笛谱》卷一,乃周密客居南宋临安时,逢秋有感而成。

全词主要状景,情感基调萧条悲戚,但所表达的内容却是丰富,既有周密独自客居长安的孤独惆怅,又有因离别而生的相思苦楚,更兼对黯淡前途的迷惘无依,种种心事全化在了一幅幅的秋景图中,是谓悲秋。

玉京秋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开篇写景,由远及近,先粗笔勾勒一幅辽阔的烟水图景,苍茫之感顿生,景越是波澜壮阔,人就越是渺小孤独。“高林”“晚蜩”,一个写色泽,一个写声音。一天中的时间是最引人感慨的日暮时分,“晚”字也与“残照”对应,写出一年中的时间也刚好来到了秋季,与日暮一样,都有着岁月垂垂老矣、好景不长的黯然。

“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色彩上一“碧”一“银”都是冷色调,给人凄清之感。既闻度韵之声,又见飘叶之态,寥寥两句,状写出秋景的典型意象。承接上文,视野一点点拉近,直至特写捣衣与落叶,极富层次感。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环境仍然是在梧桐树下、石井架边,与前两句的关系非常密切,由此人在词中的首次出现,显得极为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周密衣衫都被阴露浸湿,足见伫立时间之久,而在同一句中就连续出现“湿”“阴”“冷”,皆是周密内心的隐射,正因有无限心事,才久久独立,而又因独立,衣湿露寒,傍晚不觉间化作了黑夜。周密采芦花这一意象,与张炎“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用意相似,都是表达离愁别绪之语。于是“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只是怀念的人不在身侧,相见无期,这一叹也只能叹给台阶下的蟋蟀听。不知能否有一天,它再将我这“一襟幽事”,说与那人听?

下阕过片直抒胸臆,“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语出周邦彦《浪淘沙》,“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情感却更为深沉哀痛。“幽事”浮上心头,禁不住吟咏秋愁,奈何此愁无穷无尽,竟成长歌一阕,苦闷之深,又竟敲缺了用以打节拍的玉壶。一“怯”一“缺”,全因恨长恨深。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恩疏”“香褪”“消歇”,都是渐行渐远难追悔之态,虽写荷花、团扇,但都是喻人喻事。表达手法上,与上阕中的“湿”“阴”“冷”近似,三次叠用,刻画情感强烈深厚。

“玉骨西风”,萧瑟景配削瘦人,“玉骨”指体瘦。“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末了除了离愁,又添一恨,恨韶华空度,这是周密有感于自己仕途坎坷,长年沉沦下僚。“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煞拍收束于箫声与淡月,空灵飘渺,而愁思萦绕。将自己作为游子的一腔幽恨,寄托在不知何人的呜咽箫声中,意象清空,余韵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