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瑾华
钱报读书会现场。
70后杭州诗人韩星孩,为自己老家三门的村庄写了一部传记,名为《村庄传》。
在12月3日下午的钱报读书会上,韩星孩和他的朋友们相约杭州宝石山上纯真年代书吧,外面是阴冷的冬雨天,书吧内,洞箫开场,欢声笑语,情感浓郁。韩星孩的朋友们戏称,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今天是“农村包围城市”。
分享会的主题是“见雪如晤——一封写给城市的信”。这位写信人,就是诗人韩星孩。
韩星孩在现场动情地说,我很喜欢“信”这个字。刚到杭州的时候我就像一封无处投递的信。而《村庄传》是一封致城市,致未来的一封信。
他的朋友,浙江大学教授胡志毅说,《村庄传》是一部村庄词典,一部村庄的百科全书。韩星孩是用了人类学的、民族志的写作方式写下了一部自己故乡的村庄传。韩星孩笔下的,是一座诗性的、纯真的、前现代的村庄。
他的朋友诗人吕煊说:我们每个离开故土的人,内心都希望有衣锦还乡的一天,这是中国人的朴素而真实的情感。韩星孩杭漂20年,以一部《村庄传》完成了诗人返乡的意义。
在分享会上,我们得知《村庄传》倾注了诗人韩星孩大量的心血。完成于年,年以浙江省期刊总社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年发表于《江南》文学期刊。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被认为是诗人韩星孩的代表作。年的《村庄传》,是没有插图的。后来,韩星孩的朋友,也是三门老乡黄道贵认为《村庄传》非常适合做图文版,他对于书里描绘的一切村庄旧事非常有感觉。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全新版本。
黄道贵请来10位书画家,用了3年时间,为《村庄传》画了一百多幅插图,书的封面,是小时候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由王震宙绘制。
如今,这本精美的《村庄传》,终于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村庄传》的副标题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生活词典”。来为韩星孩助阵的朋友们,有人认为是小说,有人认为是散文,也有人认为就是一首长诗。韩星孩化身诗人陈二,又名陈多宝,用49篇小故事,串联起他自己经历过的那些童年往事,也百科全书般地“朝花夕拾”了故乡风物、故乡的人和事。
“我是抱着悼念村庄的心情,采用农村做七的方式,写了七七四十九则悼文献给我的村庄,分别对地理习俗、动物、植物、游戏、疾病、手工艺等做了词典式的描摹。”分享会上,韩星孩说,“我成长于村庄。成长的时候,并不喜欢村庄,倒是为生于农村而痛苦,几乎讨厌那里的一切。全村都向往城市,希望成为城里人。可是在城市里,我又无比怀念村庄的一切,几乎大部分的梦境都发生在幼时的村庄里,往后的一切人生故事都以村庄时期确立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最根本的坐标系。”
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几乎所有的名家都写过自己的家乡,儿时的回忆。韩星孩说,“我写我的村庄,就是写一写我的童年,那可能是几千年传承下来,却再也不会有的田园时代的童年。这是我写《村庄传》的起因。”
韩星孩进城20年,目前住在杭州良渚文化村,戏称自己依然是村民。他热爱摄影,有趣的是,作为主角的这场分享会上,韩星孩不时拿起他的“大炮筒”,捕捉分享会上互动的一个个瞬间。
韩星孩,一位浑然天成的诗人,摄影师,村里人。
摄影师韩星孩。
12月3日下午,在纯真年代听星孩讲乡村故事,分享会后,他的诗人老乡吕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冬天的宝石山,有雨没有寂寞
石板路有点滑是向上的
有点乡村进入城市的起始
西湖的湖水此刻是安静的
她是国王的宠姬她感知世界的冷暖
她知道一个个从乡村进入城市的故事
一群从乡下进城想改写自己命运的人
此刻,我们放下虚无
回归本真,我们知道乡村有我们的牵挂
更多地是装着我们回不去的行程
美好学会珍藏才是正道
乡村故事里的悲欢离合
就像眼前的西湖,她在风雨中一动一动
世界就是这样的模样
读了《村庄传》,读者们要问,陈多宝就是韩星孩本人吗?在现场,也有几位知根知底的嘉宾朋友说,陈多宝就是韩星孩。
韩星孩的三门老乡娄晓阳介绍,韩星孩本名韩星亥,年生于台州三门珠岙镇韩家村。他家里四兄妹,他是唯一的男丁,自然倍受宠爱。母亲再嫁后又有了妹妹和弟弟。因为读书好,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从村小到镇初中,他以全县第2名的成绩考上中专,但因故未录取,只好读高中,后来考上浙江师范大学。
年代,中国文学热,读高中的韩星孩迷上了文学。为了更好地从文,他选择了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专业,毕业后在三门职业中专教书。
教了7年书,年底,怀着文学梦的韩星孩来到省城杭州闯世界,进入一家文学期刊《鸭嘴兽》当编辑,没想到这家期刊办了几个月宣告关门,他失业了。于是又去广告公司上班。至今,他依然是地产广告的文宣,需要经常采访房产经理、写写官宣文章。所以说起韩星孩的身份,其实是一个身兼多职的斜杠中年,既是诗人、广告人、摄影师,也是“乡愁码头”“乡愁供销社”品牌创办人。
韩星孩的《村庄传》,初读是田园牧歌。细读之下,你发现村庄里的苦难无处不在。韩星孩说,你可以看到,几乎每一章结束,这一章的主角总要死掉。
正如他自己经历的童年:父亲病了,父亲死了。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努力生存,母亲带进了一位继父。然后母亲又生了孩子。陈多宝是个快乐的孩子,同时,又是一个吃了很多苦的孩子。
就如他的朋友郑翔博士在分享会上所说,韩星孩在《村庄传》上写了很多好吃的,真实的另一面,是那时候村庄里的生活太贫穷了,正在成长的多宝没东西吃,总是有饥饿的感觉,于是几十年过去,那些好吃的东西,在韩星孩的记忆里不可磨灭了。
现场唯一的女嘉宾,他的朋友王小青说,认识韩星孩之前,就听说过他在浙师大许多幽默的故事,据说他是一个卖金句的人。见面时他卖给我第一句话就是,“但你的目光很清瘦”。由此让我记住了他是一个独特的人。王小青眼中,韩星孩个性鲜明,他的性格犹如他自创的泥鳅体,一笔一画都像是会跳舞的孩子,在那儿张扬着他的灵气。文无定法,他的文笔与坦诚的描述及叙事的突兀,让人看到了他是一个纯粹的人。
“他来自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述说没有自卑的心理,一个人能够正视和回忆曾经的苦难,说明他在精神上是足够强大的。而他的幽默诙谐与待人以诚的性格,也是我成为他老姐的缘由。”王小青说。
所以说,《村庄传》也有两种读法。一种读法,你可以读到浙江海边山村四时所有美好。另一种读法,你读到乡村里的人的艰辛,他们的生老病死,他们所有的不易和挣扎。
“我写下的其实是我记忆里的村庄,是一个永远随身飘在我内心深处的村庄。”韩星孩说。
一部《村庄传》,深刻在一个从乡村走到城市的中年人的记忆中,也获得无数相似经历的从村到城的中年人的共鸣。
一部《村庄传》,每个读者有每个读者的读法。分享会上,韩星孩的朋友畅所欲言。
同为良渚文化村“村民”的郑晓林教授说,《村庄传》是一部有些另类的长篇小说,因为它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全书一共七章,前面四章,由主人公多宝的视野望出去,串联起天地与村庄、粮食与植物、动物与家禽、游戏与百相的种种景象,虽然有些人物出场,但统统一闪而过,笔墨简之又简,情绪波澜不惊,既像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又像是电影里的空镜头摇移,更像是七十年代农村农情农俗农人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其词典一般的释文描摹,让一开始的阅读有些平淡。到了第五章,由父亲开始,重要人物一一登场,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个人命运蜿蜒跌宕,故事也开始生动好看起来,仅仅三章后,小说却戛然而止,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念想与回味。
但掩卷一想,这样似乎有些不稳定的结构与写作方式,如果放在一个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里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看来韩星孩还是有些“野心”的,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地理习俗、动物植物、疾病灾难、手工艺技术的描写,有可能是在为更加厚重的写作做艺术铺垫,由此营造历史格局,搭建更大的众多人物活跃的舞台。
另一位韩星孩的朋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叶志良说,《村庄传》的人与自然,有生命共同体的意识。这部作品建构了人物与植物、与动物、与食物链之间,甚至与神秘物之间的关系。“自然”中的植物、动物、食物等是人密不可分的、人化的、为人存在的“自然”,这是作品中人物的童年伙伴,是童年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者在人与物关系的建构中,构筑了一个与村庄、社会、时代同频的生命共同体。
他又提到《村庄传》基于风俗志、民俗史描写的乡村仪式感。他认为《村庄传》拼接了大量的鬼故事、童谣民谣、谜语童话、谚语俗语、风俗习惯、民俗风情等,置放于特定时代、特定空间、特殊文化背景中的“山根陈村”,且将童年乡村习俗民俗化、生活化乃至经济化。这些乡村仪式展陈的不仅仅是乡愁,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凭吊,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特定时空的生活意象和生命脉动。
叶志良还提到了《村庄传》看似散漫实为深沉的文体建构。作品的故事虽然是不完整的、非连续的,共七章,分别从风习、植物、动物、娱乐、病相、嫁妆、读书等七个断面,49则短文,散点透视,带出周边人物以及人物与自然、与社会的诸多关系。也许对作者来说,这样的散点透视恰恰为其开展深刻的焦点透视带来极大的自由。
王小青。
还有韩星孩的朋友王小青,在分享会的最后上台,表达了以下观点——
《村庄传》是当代写童年、写故乡作品里可读性最强者之一,请高手为故事背景作画并以清丽的字体注释,可谓图文并茂。好多语言用三门家乡话来表述,对台州语系的人来说尤为亲切。这本书设计得非常有特色,对这部作品的储备和投入,无论是财力还是情感都非同寻常。
韩星孩的《村庄传》唤醒我们所有人内心对故乡的记忆,他给我们树立了江南村庄的文化标杆,增强了乡野的文化自信。《村庄传》是一部情感浓郁、有着深厚生活积累的纪实佳作。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他书中有一段描写他父亲生病,他与妹妹一起去里村卖香和蜡烛,还没买好的人看见他们俩就说:“他们就是山根村人生病人家的小人吧?病还没好,真可怜。〞多宝听了就觉得很害羞。我想起自己童年的际遇,我也与星孩一样,感到害羞与可怜。对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在书中,星孩回忆在三门度过的孩童岁月,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和口吻,以质朴的笔墨记录了儿时的生活经历,为读者讲述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不为现在年轻人所知的心酸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他的作品,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传统生活一种历史性的留存,适合所有年龄层次与不同阶层的人阅读。
韩星孩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当下嘈杂的环境所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温暖去照亮自己生活的道路。他的作品集故乡习俗之大成,而其风格却很淳朴,他身边的人与事信手拈来皆为故事,读来亲切而自然。在他的《村庄传》里囊括了农村的各种风情和传统节日,还有中国农村妇女艰辛的劳作与无私的奉献。
对于《村庄传》,韩星孩也有自己的答案。他说:“我们把回不去的时光,称为故乡,每当回到故乡,我就成为一个诗人,感觉所见所吃,都如诗如画。我不在乎人们怎么评价《村庄传》的文体,也不存在哪个文体高于另一个文体。我写作多年,但总是像一个刚拿起笔来的少年,还是想把内心真正有情感的故事,像诗句一样简明表达出来。”
老家三门的孩子在朗读《村庄传》片断。
作为一封无处投递的信,作为一个游子,韩星孩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故乡的爱,包括在此次分享会上朗诵的一首诗歌《故乡》:
故乡,养在清浅的溪水里
养在晚清时期的屋檐里
养在祖传的童谣里
养在一个个陈旧的银元里
也养在老奶奶的眼神里
故乡,主要养在稻田里
养在四季的风花雪月里
养在冬日的家酿里
养在漫山的中草药里
养在老家具旧风俗里
故乡,也养在亲人们的唠叨里
故乡总是和我没完没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