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

来源:箫 时间:2023/5/5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71.html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灿烂的瑰宝,而诗词绝对是其中最引人入胜也最能代表国人审美的。无论是如明月美酒般的唐诗还是似香茗清风的宋词,都让人沉湎其中,回味无穷。

而说到宋词风韵,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这位亡国之君于政务上或许平平无奇,但在诗词之道上却极有天赋,给后世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经典名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煜曾经写了一篇旷世佳作,得到了无数人的敬仰与钦佩。但偏偏这首词成为了他的亡命根由,宋太宗读罢之后,直接命人鸩杀了李煜。

这首词中究竟写了些什么?为什么宋太宗看完之后会立刻要了南唐后主的身家性命?

李煜

中人之姿,难挡大势

说到南唐后主李煜,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他名传天下的那几首经典之作,接着就是他“亡国之君”的身份。

在不少人看来,李煜应该是个昏庸之主,因为沉迷享乐而误了家国天下。

实事求是的说,李煜确实不是什么有道明君,他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并不深入。但如果说他是昏庸无能之辈,又太过苛责,这是一个中人之姿的皇帝,放在风雨飘摇的南唐末年,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李煜的原名是李从嘉,出生在公元年,作为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他一开始并没有被当做接班人来培训,小时候几乎无人管束。因此,李煜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读书阅经,求佛问道。

李煜

可以说,李煜从小到大几乎就没有关心过政事,对家国治理也知之甚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煜可以安享人生的时候,太子李弘冀的死把他推上了前台,在父亲的安排下李煜最终入主东宫。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掌握政事,父亲李璟就忽然病逝,李煜只能在匆忙之下于金陵城登基。

当上皇帝后,为了改变朝中颓唐悲观的情绪,李煜重用了很多贤明的旧臣,对于何敬洙和冯延鲁这样的军将也是厚礼相待。在他的努力下,南唐的政局迅速平稳了下来。

李煜

与此同时,李煜还非常重视科举,亲自选拔出很多才智出众的优秀人才。他不仅对读书人珍而重之,对老百姓也颇为照顾。李煜继位之后很快便下诏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而且还通过币制改革解决了民间通货膨胀的问题。

凡此种种,都能看出来李煜其实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他还是为国家和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的。

只是李煜的政策并没有解决南唐的根本问题,所以综合来看是中人之姿,当不得救世之主。

后世不少人认为南唐的灭亡是因为李煜最先提出对大宋称臣,还割让了土地。这其实是冤枉了这位南唐后主,其实早在他继位之前,李璟就已经向后周称臣,还割让了献出庐、舒、蕲、黄四州。

李煜

可以说,李璟留给李煜的根本就是一个问题重重的烂摊子,南唐和北宋之间实力差距极大,必须要李煜励精图治、而且还得北宋给机会,南唐才有一丝可能完成逆袭。

但此时统治北宋的是大名鼎鼎的赵匡胤,这位英明睿智的帝王自然不会给南唐任何可趁之机。

在积蓄好实力后,赵匡胤派曹翰和曹彬进军江陵。此时的南唐军根本不是北宋禁军的对手,稍加接触便大败而逃,最终逼得李煜献表投降,南唐至此灭亡。

赵匡胤

词风转变,惊艳世人

公元年,39岁的李煜踏上了去往汴梁的官船,看着满目疮痍的金陵城,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来了。那个繁华的东京城中,等待他的将是永不见天日的囚禁。

但李煜没想到的是,汴梁的囚禁岁月竟然助他完成了文学人格的蜕变。

在冷清孤寂的庭院里,他在文学上的天分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为中国文学史上开出了一朵朵惊艳的美丽奇葩。

其实在南唐没有灭亡的时候,李煜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创作了不少辞藻华丽、俊逸神飞的词曲。

比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

这首词对宫廷夜宴的美好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几乎写尽了繁华之态。遗憾的是,李煜早年的作品主题极为单一,基本上都是这类描写皇宫奢华生活的作品。

南唐灭亡后,李煜身上的天真稚气伴随着金陵城的破灭“烟消云散”。从此世间只剩下满腹惆怅、痛心感慨的南唐后主。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被俘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李煜写出了非常多的旷世佳作,为两宋词作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的折磨褪去了李煜作品中不曾被他察觉的浮躁,终至“浑然天成”的神妙境界。

李煜

被无数人传颂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就是如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堪称是宋词中写“愁绪”的经典之作。李煜只用寥寥几笔便生动描绘出了孤寂落寞、愁绪万千的意象,其中“锁”这个字更是用的极妙,将思乡之情、痛惜之意尽数熔于一炉。

词风转变后的李煜仿佛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优秀的词作仿佛信手就能拈来,每隔一段时间都能诞生一篇惊才绝艳的大作。

李后主之名非但没有沉寂,反而愈发传遍天下。

李煜

名句现世,灾祸临身

如果要对李煜的作品排序,那第一的位置可以说毫无争议,必然是这首被后世无数文学评论家倾力推荐,诞生了千古名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堪称是李煜词风转变之后的集大成之作,全篇没有一句华丽繁复的辞藻,仅通过明净、凝练的笔触就将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展现的淋漓尽致,每每读到都会有一种直刺人心的美感。

后世甚至有评论家将《虞美人》奉做了“词中之帝”,此等豪言还收获了无数人的认同。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李煜的巅峰之作,还是他的绝命之作。在写下这篇大作后,南唐后主便殒命宫廷。

李煜

其实李煜被俘之后,最开始还是过得并没有太差。毕竟赵匡胤是一代雄主,极有容人之量。

连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赵匡胤都能做到“杯酒释兵权”,给他们荣华富贵的太平生活。李煜这样无权无势的亡国之君自然也不会被苛待,给了他不错的生活。

可惜的是,李煜被囚后不久,赵匡胤就忽然暴毙,即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民间对这个结果传言纷纷,就连大臣之间都流传着“烛影斧声”的说法,暗示赵光义有篡位夺权之嫌。

赵光义登基后,李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根据民间野史的记载,赵光义对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颇为喜爱,经常把后者召入宫中,每次都要过很长时间才放出来,此举让李煜痛苦不已。

而且赵光义和他哥哥不同,他性格阴鸷、又没有容人之量,对李煜这个亡国之君一直没有好感,总想着除之而后快。

赵光义

好在李煜和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关系甚好,两人常常一起谈天说地,诗词相和。有了赵廷美的从旁说和,李煜才能一直平安生活在赵光义的眼皮子底下。

谁知公元年7月的某天,李煜写作了《虞美人》这首千古名作,还把它展示给了赵廷美。后者对这首词极为推崇,隔天便将其传扬出去,结果无意间被赵光义听到。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赵光义看到《虞美人》中“故国”二字的时候甚为不快,认定李煜还有复国之念,一下子就起了杀心。

于是,他特意命赵廷美在七夕之夜把放入牵机之毒的美酒送给李煜,毫无防备之心的李煜饮下毒酒后,毙命当场。就这样,写出了传世之作的李煜就因为宋太宗的疑心作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七夕之夜。

赵光义

赵光义为何要除掉李煜

相信有不少人看到这里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仅仅是词中带了“故国”二字,就让赵光义痛下杀手呢?

其实会有这样的结果,是两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是因为赵光义在登位之后一直缺乏安全感。

一些学者认为,因为得位不正,赵光义很怕出现反对势力,影响自己的皇位。所以对于任何一点威胁统治的可能,他都要扼杀在摇篮里。

在赵光义眼中,哪怕李煜内心只有一点点的“复国”之念,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应该及早去除。

赵光义

而另一方面,李煜也确实有威胁到赵光义的资本。

按理说,被囚禁的亡国之君基本上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慢慢地就没了影响。

但李煜偏偏不是,他在被俘之后接二连三写出惊艳世人的名篇,包括赵廷美在内的很多人一直在极力传扬李煜的作品,这让他在民间的影响力不断水涨船高。

在赵光义看来,李煜每写出一篇大作,就会吸引无数人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