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千年古笛今又在,明夜高台闻笛声黄河故事

来源:箫 时间:2023/10/24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m/43811.html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近日对观众开放。展览集中展示了反映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演变历程的代表性物证,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的脉络梳理,彰显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

8月27日,多名观众正在观看展品。王肇鹏/摄

展览分为“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钟鼓喤喤,大音至乐”“丝竹相合,妙音飞花”和“云间锣鼓,日月同辉”4个部分,集中展示文物共计余件,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的骨笛、春秋晚期的蔡侯墓编钟、唐代九霄环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乐器珍品。

贾湖骨笛王肇鹏/摄

贾湖骨笛,为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乐器之一。

年至1年,30多支骨笛,相继在贾湖遗址被发现,它们形制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不等,其中不乏有保存完整,仍可以进行吹奏的骨笛。

贾湖古代遗址,属于裴李岗文化范畴,其规模之浩大令人震撼。考古工作者们历时十余年、经七次发掘,浩浩荡荡的贾湖文化遗址挖掘工作才暂时告一段落。在这十余年间,考古学家在贾湖发现房基40余座,窖穴多座,墓葬多座。

在这里还发现了近十座陶窑,将中国的制陶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另外,在贾湖遗址中发现的甲骨楔形文字,不但被视为中国文字的一个重要源头,也被公认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这在汉字文化历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贾湖文化是当之无愧的“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当然更令人震撼的是,这里还出土了能够改写世界音乐史的骨笛。一个小小的贾湖,让世界为之轰动。当沉睡了年的骨笛再次响起时,年前黄淮流域的文明之光似乎隐隐浮现在眼前……谁说中华文明只有年?骨笛,震惊了世界,改变了世界音乐的历史,也使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0年。

“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音乐史的起源提前到了多年前。”曾任贾湖遗址发掘领队的张居中说。

在出土的骨笛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支7孔骨笛。年,考古人员在对贾湖第号墓进行清理时,发现在墓主左股骨旁放置着一支骨器。仔细端详,发现这支骨器上穿着七个大小相同的接音孔和一个转音孔,发掘人员兴奋异常。

当时还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等人,对M:20号骨笛做了音序测试。令在场的人无比震撼的是:萧兴华用斜吹的方法,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音高准确,音色坚实而嘹亮。一曲动人的旋律,似从年前穿越时空,飞扬而至。因此,被证实是中国音乐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吹奏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发现得最早的、至今仍能演奏的乐器。

主持测音工作的黄翔鹏认为,用最自然、最简单的命名,称“笛”就行,没必要用先秦古籍中的“琯”命名。于是,“贾湖骨笛”之名就诞生了。

制作骨笛的骨骼来自于哪种动物?要鉴定动物长骨的属性,只要看看长骨两端的骨关节就可以,但是骨笛的两端在制作时都被锯掉了。经鉴定才知道,贾湖骨笛的材质主要是丹顶鹤尺骨,即鸟类翅膀前臂的部分。至今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用鸟类尺骨作笛子的传统。

或许是因为贾湖遗址栖息着大量丹顶鹤,而且丹顶鹤的骨骼外坚中空,是贾湖先民制作骨笛的绝佳材质。巧合的是,古人很早就有“鹤骨为笛,其声清越”之说,元代还有一首诗叫《鹤骨笛》,里面就有一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后世人们对鹤的赞誉,与贾湖先民的骨笛悄然暗合。

这些穿越时空的骨笛证明了:人们在远早于文字记载的上古时期,就从实践中发展出了多宫的六声或七声音阶。而这些骨笛上的痕迹也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意识地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度量划线,计算音高了,这或许就是音律的源头之一。

贾湖骨笛自史前而来,出土后仍旧能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如此出众的文化留存也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学者的目光。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唐俊乔教授开始进行贾湖骨笛的复原研究,并于年制作出“音色非常接近”的现代复原品。随着研究的推进,仿制骨笛的成功诞生,上海音乐学院更是以音乐说文化,结合电子音乐、多媒体等元素创作出大型原创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使得贾湖骨笛的上古之音在现代发声,发挥出穿越时空的魅力。

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虽然有二三十支,但是真正保存完好的,只有六支,一支在故宫博物院,一支在河南博物院,其余的都存放在河南文物研究所。

“骨笛音色明亮、朴拙,带着悠远神秘的气息。每次吹起它,都感觉心灵和祖先离得特别近。”33岁的贺小帅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骨笛演奏者。他擅长笛、箫、埙等多种乐器,但手持骨笛时,心中总涌起别样的敬意。

八千多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尺骨留在原始人的聚落。聪慧的华夏先民给它钻上了孔,从此,人类世界响起丝竹声。

河南博物院的展厅里,在莲鹤方壶等国之重器的映衬下,贾湖骨笛因小巧而显得低调,却丝毫未被掩盖光芒。八千多年岁月侵蚀下,笛身仍晶莹亮洁,上面整齐排列着七个小圆孔。

为追寻华夏正声,让今人在音乐中感受祖先的情感脉搏,贺小帅所在的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从十多年前就开启了骨笛的复原展示之路。

“我最早吹的笛子是树脂材质,后来是骨粉。”贺小帅6年加入时,华夏古乐团的笛子均为仿制贾湖骨笛,外观、材质、音色都和真正的骨笛相去甚远,“很不甘心,我经常想,就没有真正的骨头吗?”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他心心念念想拥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骨笛。

“观众可能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