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发展 >> 正文 >> 正文

非遗百科之二十八新声含尽古今情

来源:箫 时间:2024/9/22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39.net/pf/a_5154125.html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12月18日于广州塔举行。作为非遗资源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非遗在近年于传承力度、创新能力、传播水平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屡屡成为圈内外焦点。

非遗品牌大会(广州)也是全景式扫描广东非遗的重要平台,是一睹广东非遗今时新貌的绝佳窗口。

让我们对广东代表性非遗项目做全景式扫描,以飨读者。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20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何柳堂、吕文成、易剑泉、尹自重等。乐师吕文成将二胡改用钢丝琴弦,移高定弦,创制了发音清脆明亮的粤胡(又称高胡),后又加入扬琴、秦琴,并以高胡为主奏乐器,此为“三件头”,又称“软弓”。后来在“三件头”的基础上加入洞箫、笛子、椰胡等丝竹乐器,乐队进一步扩大,大约在年定型,这一时期的代表曲目有何柳堂的《赛龙夺锦》《鸟惊喧》,吕文成的《步步高》《平湖秋月》,尹自重的《华胄英雄》及易剑泉的《鸟投林》等。自20世纪20年代初到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多达首,并流传于海内外。世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之说。

(广东音乐五架头演出,图源:广东省文化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乐工作者对广东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并对和声、配器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出版了不少乐谱,创作并演出了大量优秀曲目,如陈德钜的《春郊试马》、林韵的《春到田间》、刘天一的《鱼游春水》和乔飞的《山乡春早》等。

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实践中,广东音乐开放性地选择、吸收了外来音乐及国内其他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间音乐品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通讯员:文木

图/文木文化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