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苏轼鹊桥仙,七夕佳节,不学牛郎织女,

来源:箫 时间:2023/1/8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

这是宋朝著名的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关于七夕与离别的词,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词人文风豪迈不羁,旷达高远,浑厚之中透着通透之意,意境开阔高深,缥缈脱俗。而这也与词人的性情相关,苏轼性情超凡脱俗,豪放不羁,心胸豁达旷远,飘逸不俗。而在该诗之中,虽然在言七夕,在言牛郎织女的痴情与爱情,在言自己与好友陈令举的欢聚与离别,方才还在对坐饮酒开怀畅饮,此刻就要从相聚的欢乐转为离别的不舍,难免令人生出离愁别绪。

只是词人性情旷达豁朗,不拘小节,在该词当中虽言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并不拘束于咏叹善男信女的小情小爱,而是以飘逸开阔的比较取代缠绵悱恻的爱情之调,撇去了小情小爱,转而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想要遗世独立、飘然世外的心志,同时对于惜别,词人也并未低落,而是构造出高远开阔的意境,以豁朗的心胸对待离别,人生在世,相聚本就是缘分,能够一醉方休在冥冥之中也是因为前世的缘分,酒醒人散,风雨已停,人飘飘然不知前往何方。世事皆是如此,人世聚散也如浮萍,相逢便是缘分。

这也是首赠别诗,词人与好友陈令举相逢之后,举杯共饮,开怀畅饮的时间总是太短,离别的时刻总是匆匆,词人的心胸是开阔的,为人豁达,任情脱略,虽然对友人怀有不舍的心绪,但是也能知晓相逢是缘,离别也是缘,不可强求,心境也随之开阔起来,风姿不俗。而友人依旧沉湎离恨之中,词人遂此词赠与友人,既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更通过引用典故,抒发出自己想要遗世独立、飘然世外的心志,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先看“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这三句中,词人运用了典故的手法,“缑山仙子”指的是成仙的王子乔,“仙子”一词高度称赞了王子乔的飘逸与超脱凡俗,更蕴有一层歆慕之意。缑山仙子羽化登仙,为人心性纯净,高远致清,不同于凡俗中人,其缥缈身姿与清远的心志至今仍令人叹服不已。

“痴牛騃女”指的是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与王子乔是相反的,王子乔一心成仙,早已忘却俗世情爱,心思澄明,身姿飘逸,而牛郎星与织女星本已位列仙班,成了仙人,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放下红尘情爱,每年到了七夕这一天,依旧要借助鹊桥,在金风玉露的时候,鹊桥相会表达相思之情,离别时刻依依不舍,不忍离别。此处,词人借用这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典故,主要是为了慰藉友人。词人与友人饮酒,转眼已至别离,友人生出无限离愁别绪,词人为了宽慰友人的心绪,托借典故,表达出人不应拘束于离别的愁绪中的态度。同时也体现出了词人豁达的心胸和对王子乔的歆慕。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承接上句,高清云渺的缑山仙子王子乔当初吹奏竹箫,作出凤凰啼鸣之声,皎洁的月光披洒而下,月明人静中,箫声悦耳,夹杂着凤凰啼鸣的声音,而王子乔摆一摆手,告别了这俗世人间,羽化成仙,身姿飘逸。这两句是虚写,描绘了王子乔羽化登仙时的画面,高度赞叹了王子乔的超凡脱俗、仙心浩渺与飘逸不俗的风姿,表达了词人的倾慕之情,同时也从侧面抒发了词人自己的心志,想要如王子乔一般,得以隐然世外羽化成仙。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中,词人再一次引用了典故,当初传说晋人成仙,而在词人旷达飘逸的笔调和丰富绵邈的想象力下,这一幕被完美还原了出来。听说舟行黄河之上,乘风破浪能够一路行驶到银河之上,舟行水上,夹带漫天风雨。这两句中,意境骤然高阔起来,舟行黄河,漫天风雨逼人之势,足可见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不凡的性情。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作为结语,意境同样开阔不已,在主题上也有所升华,如今词人与好友相逢开怀畅饮,这本来就是一种前缘,而人世中,相逢聚散本如浮萍,相聚之后是离散,各自漂泊四方,正如“天下无不散筵席”一语,这里词人是在宽慰友人,聊解友人心中的离别愁绪。当漫天的风雨散去的时候,小舟行于水上,舟上行人飘然之间也不知道到了何方?这两句中乃是虚写,实是写意之词,与词人所作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殊途同归,并非实写。而是通过构筑高远缥缈的意境,抒发自己想要隐然世外的心志和对人世离合的态度,这亦是词人的诗词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