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资源 >> 正文 >> 正文

古谚好女不观灯大家都懂,下半句让人曲解,

来源:箫 时间:2023/11/12

最近翻看杜文澜的《古谣谚》,其中有一句话让人看后半天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对于前面这句,多少还能猜测出一些,但后面这个鞭春到底是个什么鬼?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两句话啊,简直就是封建社会为了束缚充满荷尔蒙气息少男少女、而留下的两道紧箍咒啊,但不得不说,老祖宗的话其实蛮有道理的。

一、好女不观灯?

古代的灯展,一般以元宵节最为盛大,到了这一天,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张灯结彩,路上行人如织,最主要的是在这几天京城之内会破例取消宵禁,大家可以尽情嗨上三天三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在这样浪漫的环境之下、以及宵禁制度的松懈,青春的荷尔蒙就此勃发,所以古代的元宵节,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如今的情人节。如果小姑娘一个人夜半出去溜达观灯的话,很容易遭到不良少娘的诱惑和骚扰。

所以这句古谚就说了,你一个姑娘家家的,这种热闹还是不要去凑了,就应该好好呆在家中、刺绣女红、读书写字就好了,免得发生什么意外。

别说,这样的情景的确存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其实描述的就是一个少年看到一个少女之后,想去尾随表达爱慕,却又求之不得的郁闷之情。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然,这样的谚语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比如元代的《荔镜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年灯会,地主老黄家的女儿,五娘带着六妹出去看灯,五娘的绝世美颜,吸引了穷秀才陈三的目光。陈三虽然穷,但却很有才,既有诗才,又有口才,很快俘获了五娘的芳心。

可是看中五娘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一个富家公子林大鼻,让仆人挑着几担彩礼来提亲。老黄看到了这么多的彩礼,眼都直了,赶忙答应了婚事。

等陈三东拼西凑,带着寒碜的彩礼来提亲之时,发现林大鼻早已捷足先登了。可是,五娘不爱钱财爱人才,她爱的人是陈三,陈三也对五娘魂牵梦绕,非她不娶。

后来,陈三假扮成匠人来到了老黄家,见到了心爱的五娘,二人一合计,想出了一道狸猫换太子之计。五娘和六妹一起成亲,等轿子出了门,鱼目混杂之际,陈三拐走了五娘,把六妹扔给了林大鼻。

后来,五娘与陈三生活在了一起,然而他们幸福吗?一开始甜甜蜜蜜,你侬我侬,但日子长了,陈三一身坏毛病就露了出来,他不仅懒,还染上了赌博,最后家里一贫如洗,五娘后悔死了。

假如五娘不看灯,就不会遇上陈三,不遇上陈三,就不会瞎了眼,跟着陈三私奔,等于从天堂一头扎进了地狱。

所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女生最好多听听大人的,大人毕竟是过来人,懂得比你多,看得比你远,没事就不要出来逛灯展了。

二、好男不鞭春?

说道“好男不鞭春”,大家可别以为是好男人不打自己的女人,其实是一种古代的民俗。就是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为了祈求下一年有个好收成,于是会在春耕的开始举行“鞭春”大会,那么鞭打的对象呢?春天怎么鞭打?

春天本无形,所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区做一头泥塑的牛来作为鞭春的对象。毕竟,我们听过这样一句俗语:“我把棉裤一脱,春姑娘就来了”。一个道理,牛蹄一动,这春天也就来了,所以鞭春就用鞭牛来代替了,因为耕牛是重要财产,不能随意打杀,所以就用泥塑的牛表示。

那么,在这个万众瞩目的“鞭春”仪式上出现的人,肯定是大家心目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了,所以各家各户的小伙子为了能出风头,都会因为争夺这个“执鞭”权力而大打出手,甚至头破血流,这也难怪,小伙子们血气方刚,又能崭露头角,谁不想争啊。

这在宋朝陈元靓的《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了争春牛一事:

立春,鞭牛讫,庶民杂沓如堵,顷刻间分裂都尽。又相攘夺,以致毁伤身体者,岁岁有之。得牛肉者,其家宜蚕,亦治病。

因为,年轻人不仅争打牛鞭,还会争抢泥牛肉,抢回去之后,据说适宜养蚕,还能治病,但每年都会有流血事件发生,所以安全起见,好男儿还是不要参加“鞭春”了。

总结一下就是,“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而很大程度上算得上是古人对于年轻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女孩子应恪守本分,不要轻易抛头露面,免得沾染是非;男孩子不要虚荣心太强血气太盛,与别人争勇斗狠。说到底,还是古人最为传统的智慧之语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