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个浪漫节日,传说中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可以在银河上相会,人间的妇女也可以在这一天乞求巧艺和美满姻缘。七夕的故事和习俗,早已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成为了诗人们吟咏不尽的灵感源泉。
宋代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巧,将七夕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宋词》中收录了七夕词一百三十余首,其中以《鹊桥仙》为最多。《鹊桥仙》是一种双调五十六字的词牌,又名广寒秋,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
今天我要向您推荐两首《鹊桥仙》,它们分别出自秦观和苏轼之手,风格迥异,却都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它们吧!
《鹊桥仙·七夕》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千古绝唱的情词。
它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却道出了人间最美最苦的爱情。
读之,仿佛置身于春日芳野,遇见了心上人,目光交汇,心跳加速。
“金风玉露一相逢”,如同“花好月圆,在水一方”的绝美画面。
可惜纤云之轻盈,织女之娇艳,也难敌天命之无常。
这爱里,便有了爱而不得的飞星之恨,“银河之畔皆离别”。
千里银河横亘天际,“满目皆伤心”。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只羡鸳鸯不羡仙”。
相爱这么深,“相见亦难”。
于是,“金风玉露”的一夜相会,“佳人、佳时”里是生死相许,珍惜无比,“不问人间何事”。
只是,“柔情似水、缠绵不休”里,也不过是“佳梦一场”,终究是“有缘无份”的两个人,才一相见就要分离。
一切温存深情,“梦断鹊桥”。
可是,爱在哪里,彼此的心就永在哪里。
相爱至死的两个人,哪在乎什么“天各一方、朝朝暮暮”!
这首词咏叹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用词造句不见一丝雕琢,不带半点矫饰,只是平淡话语从容道来,却自有一种致命的缠绵悱恻。
明代《草堂诗余隽》盛赞说:
七夕诗词大多咏叹聚短离长,只有秦观这首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破格之谈,最能醒人心目。
可以说,结尾的两句将千百年来被无数诗文演绎过的牛郎织女故事,推到了一个全新境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鹊桥仙》,可谓是七夕词的经典之作,他的老师苏轼也写了一首《鹊桥仙》,虽然知名度没有秦观的高,但意境清新,又不落前人巢臼,也非常值得一读。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北宋·苏轼
缑(gōu)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sì)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chá)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词中:
缑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王子乔在此升仙而去。
痴牛騃女,即牛郎织女,此处比喻天真无知、迷于爱情的少男少女。
词人说:
你像缑山仙子王子乔,超脱凡俗之情,不学痴笨的牛郎织女迷于爱情。明月下,一曲洞箫吹罢,便飘然挥手作别而去。
这些年,你一直羁旅在外,风雨飘摇。我们曾相逢把酒言欢、一醉方休,此刻却不知你飘逸洒脱正在何处。
七夕,是一场关于爱情的盛宴,也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对话。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情人们在鹊桥相会,而天上的牛郎织女也在银河相会。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传颂不衰,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七夕词中的情感,不仅是古代文人的创作灵感,更是中华民族情感的缩影。
秦观和苏轼的《鹊桥仙》虽然风格迥异,但都展现了词人们对七夕的深情祝福和赞美。他们的词,不仅是艺术的珍品,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藏。在这个七夕,让我们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珍惜当下的幸福,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好的瞬间,让我们的生命因为爱而更加绚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