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人们是如何过中秋的?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答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今天,人们过中秋的时候有吃月饼、赏圆月的习俗。其实,我们的古人过中秋,要比现代人风雅、有趣的多。
古人如何过中秋?从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里便可窥见一二。
家家箫管,户户弦歌
《红楼梦》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说的是江南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是日,“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葫芦庙里,贾雨村孤身一人,正顾影自怜,对月吟诗,虽是穷儒生一枚,但不失文人骚客之风雅。隔壁大户甄士隐前来,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于是二人月下对坐,浅斟慢饮,谈兴渐浓。贾雨村口占五言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家家箫管,户户弦歌”,“箫管”和“弦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吹拉弹唱。可见,在明清时期,人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会用乐器来衬托月亮之美,浪漫之极。
对月吟诗,浅斟慢饮
在月圆之夜,贾雨村不失文人骚客之风雅,对月吟诗一首。说明在中秋佳节,“对月吟诗”是文人墨客的“家常便饭”,就连贾雨村也诗兴大发,口占五言一绝。
要知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等朗朗上口、流传至今的佳句可都是古人“对月”而作的。
月下对坐,浅斟慢饮,美酒配圆月,好生浪漫的中秋之夜。
馈赠瓜果,赏月作乐
第75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和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也都有关于中秋节的描述。
中秋前一日,贾珍尤氏一早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说明古人在八月十五有馈赠瓜果的习俗,这个好像今人也有。
“贾珍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可见,在古代,皇家贵族过中秋是何等的气派,这简直就是一个大party呀!
祭祖拜月,阖家团圆
八月十五正日子的这天,先开祠堂:“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待到月上柳梢,家宴之前,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必得由家中女性长辈率领,于月光照射之处,祭祖拜月。
中秋日里,重要的是阖家团圆,人丁兴旺。“贾珍夫妻至晚饭后方过荣府来。只见贾赦、贾政都在贾母房内坐着说闲话,与贾母取笑。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皆在地下侍立。”其中贾政正在海南出长差,中秋日也是特地赶回家来,可见中秋团圆在一个家族中的重要性。
击鼓传花,月下闻笛
席间为了增添气氛,贾母又想了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则。”桂花在中秋也开的正盛,花香浓郁,游走席间,十分得宜。
宴后已是二更,更衣添茶,重新入座。“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遂命人隔水吹笛,随风远送。
“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当然,《红楼梦》中描述的是古代皇家贵族过中秋的方式,贫民百姓过中秋的场面虽然不会如此奢华,但也自有一番乐趣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