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优势 >> 正文 >> 正文

许少飞作品选湖上的桥

来源:箫 时间:2023/3/9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m.39.net/pf/a_5972922.html

许少飞/文

漫步瘦西湖上,一路楼台,满眼花柳。不经意间,总是一桥才送,一桥又迎。随着它们跨波越水,一幅幅画图在眼前次第展开。若稍稍留意,便能发现,前前后后大桥小桥竟有二十多座。它们,也给绿水萦回、碧波映带的湖上,增添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和游赏的乐趣。

这不,你看那座低平的桥,低到几乎贴近了水面。走在上面,有着临水照影的亲切,也有一种难得的凌波之感。那座多折的平桥,细数竟有九折,似在着意延伸桥面的长度,含着一种无语而欲留的情意,让你好在桥上多走几步,多看看四周的风景。那高高拱起的玉带式桥,又将你缓缓升举,好让你纵目骋怀,有个适当的高度。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桥、短桥,砖砌土铺的桥面与它前后衔接的道路一样,没有高度,没有桥栏,没有名字,不经意间即可走过。而在前行的路上,没有它们,同样会受阻于绿水,不能由此岸到达彼岸。在瘦西湖上,你走过这些有情有意、怀仁含爱、低平的、多折的以及那些又短又小、不露痕迹甚至没名没姓的桥么?

湖上名桥甚多,像虹桥、五亭桥、二十四桥等等,本身就是声名久著的湖上景观。它们,有的曲线优美,如长虹卧于绿波,有的则红栏红板,在碧柳掩映中透出热烈;有的雪白莹洁,有玉雕月映的清雅,有的则石叠砖砌,袒露着青灰本色的古朴;有的曾是清代春季诗文修禊的胜地,有的则留下了唐人秋日的诗韵和相思,月下寻访,桥畔还似有隐约的箫声。

这一座座画桥,一座座诗桥,既多真实而靓丽的形体,也带有几分缥缈若梦的色彩。它们丰富了湖上的春光秋色,也使桥下的碧水多了历史人文的醇厚。缘于此,人们喜欢它们,品味它们,以至于流连忘返。

而我,于诸桥之中对五亭桥尤为喜爱。一则是因为它没有古老诗意诠释的负累,明明白白将它的美丽展示在你眼前,大众皆可品赏。桥上金顶红柱的五亭之设,除了观赏的意义之外,还能避雨遮日,体现出了一种对人的关怀。二则更因为它形态独特、结构精巧,气势宏伟、端庄秀丽,极具个性,举国惟一。它将建筑艺术中的稳重大方和玲珑剔透和谐完美地集于一体,可称为中国古代山水园林中亭桥的最佳范例。它虽经多次修建,仍然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乾隆中期初建时的风貌。

让我们登上这座地处湖区中心、已成为湖上标志性建筑的桥吧。在桥上,天风自来,带着四近的声声鸟鸣,带着亭檐风铃悠扬清越的叮咚。俯看湖面,水光潋滟,浮银耀金。画船往来,欸乃声声。环顾四周,可尽收凫庄、白塔、小金山、熙春台一带湖上春色。

向北远眺,蜀冈山影逶迤,有古寺红墙宝塔城垛在青苍林木拥簇中展现的长长画卷。如若换个视点,在小金山长湖尽头的吹台欣赏它的姿影和它临近的白塔,则更有一番佳趣。只见它们在吹台呈正圆和椭圆的两个月洞门中,一坐一立,一彩一素,一为碧波相映,一为绿树簇拥。这是湖上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建筑“借景”的典范。

前不久,偶然看到一本《中国名桥》的书。收古今名桥百座,五亭桥亦在其中。而令我异常高兴的是,封面上惟一的彩色照片,正是瘦西湖上的这座五亭桥。

(刊于-05-10《扬州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