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叔叔苏邠与苏轼是同年,而且相交甚密。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经常与其联袂出游,饮宴唱和。父亲周原虽是布衣,但也对周邦彦的影响极大。他的名字就是父亲取自诗经的诗句,也寄寓深远,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成为邦国之佳士。
后来周邦彦果然不负厚望,成为一个与李义山、温飞卿和同时代的柳永相类似的风流才子,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下面分享周邦彦的一首佳作,开篇就击中内心深处,结尾更令人落泪。
一落索
北宋: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周邦彦长期生活在都市之中,那里不仅有很多文学造诣非凡的才子,更有各种青楼瓦肆和善唱曲子的歌女。词人也经常创作一些应歌之词,以满足上层社会文化娱乐的需求。
周邦彦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不仅充满了绮情艳思,而且显得温柔浑成。这首词是作者在汴京生活时,为一位佳人而作,表达了一种知音难觅的惆怅之情。
上阕起首,先展现佳人的娇柔容貌,“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作者选择了最能传情的眉毛进行描写,古人常将美女的眉毛,比作春天的远山。
温庭筠就有名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而周邦彦并没有重复唐人的思路,“可怜”二字,表达了爱怜和内心的愁情,也击中人们内心深处。为何愁眉紧锁,读者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但词人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劝慰这位佳人,“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词人说,不要让泪水洒到花枝上去,只怕花枝浸泪,感染了美人的愁情,也会像美人一样瘦损。
湿花枝,语出李商隐《天涯》中的诗句,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作者以花写人,十分传神,与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同臻其妙。
作者通过对佳人美丽形象的精心描写,展现了她独处闺中的相思愁苦之状。下阕代美人诉其满怀的相思哀愁,“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形容出玉箫声音的清脆圆润。知音稀有,语出汉代枚乘《杂诗九首》中的“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作者用知音形容精通音乐的作者,和歌女之间在艺术上心灵相通。
他们之所以相恋不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之间有着艺术上的“知音”关系,这也是全篇抒情的核心。高山流水、志同道合,这是无数人的追求,也让才子佳人们感慨不已。
词的结尾指柳言情,“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愈发显得婉转含蓄,余韵悠长。古代道路上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古人更以折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一个“但”字,看似豁达,却令人落泪!
生活中充满了荆棘和挫折,一如一池枯荷,纵然残缺凋零,但也在秋雨中添加情境,更会在冬日里带来重生的希望。词人想起他们曾经剪烛夜谈,情意绵绵,纵然生活清苦,只要守得一窗烟雨,伴着一位爱人,心中就足以感到欣慰。
周邦彦的这首小令代妓言情,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妙龄歌女,与她的知音识曲的情郎分别后的相思悲苦之状。词人借助花儿、亭前柳,表达惜别的酸楚,可谓含蓄之至。
梦中隔花树,知音世所稀,词人想到往日恩情、别后相思,就令人难以自已。一杯茶可以看见跌宕起伏,一首词也能明白世事沧桑,哪有太多的风轻云淡,其实都是无奈后的驰怀游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