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介绍 >> 正文 >> 正文

3个常用错的成语,以为是夸人,其实是讽刺

来源:箫 时间:2023/5/9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即便到了如今,使用率也是非常高。如果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之中,偶尔使用一些恰当的成语,不仅可以活跃气氛,也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功底。

不过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因为许多成语的寓意和字面意是相反的,如果我们使用错误,则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3个容易用错的成语,我们使用的本意是想夸赞别人,可成语的本意其实是讽刺和谩骂,不知道你用错过没有?

01“宾至如归”

第1个成语是“宾至如归”,不仅我们经常用到,许多的酒店和宾馆也是将其视为衡量服务水平的标准。

成语的表意,是说客人前来做客时,能够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和周到,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没有拘束。

但这句成语的本意极具讽刺意义,是用来讽刺主人冷若冰霜,丝毫不懂待客之道的一句成语。

为何这么说?

这句成语出自《左传》,说的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向晋国送礼时遭到的一次不公平待遇。

当时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北边有强大的晋国,南边又有实力雄厚的楚国,所以郑国经常要向这两个国家送礼。

有一次子产带着礼品向晋国送礼的时候,晋国装大,连个接待的人都没有,搞得子产很是尴尬。于是子产只能自行来到宾馆,结果宾馆的院墙高大,院门又很窄,他所带来的礼物无法进入,于是就命人将院墙拆掉,好把礼品放在棚屋下避免日晒夜露。

可宾馆的工作人员不干了,于是就上报给了君主晋平公。晋平公得知此事,就想要问罪,结果遭到了子产的反驳。

子产反驳道,郑国虽是小国,却懂得礼数,每年按时送来贡礼。之前晋文公的待客之道,让客人感觉像在自己的家一样温暖。可现在不仅没人接待,就连宾馆都是又小又窄,连送礼的马车都进不去,若礼品因为日晒夜露而损坏,这又算谁的问题呢?

晋平公听完后羞愧难当,赶紧道歉,并热情招待。“宾至如归”这句成语也就此诞生。后人将其用来讽刺主人怠慢客人,是一句具有讽刺意义的贬义成语。

02“面如冠玉”

第二个“面如冠玉”,表意是形容男子长相俊美,面容如玉石一般白美。

比如现在的一些小鲜肉,我们就喜欢使用这句成语来形容他们的俊美。可你知道吗?这句成语的本意其实不是赞美,而是讽刺别人徒有其表。

这句成语出自《史记》,是汉朝开国功臣灌婴调侃和讽刺宰相陈平的一句话。书中的原话是:

“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意思是说,陈平虽然是个美丈夫,但却是个中看不中用,徒有其表,并不实在的一个人。

所以古代经常把这句成语和“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以及“有名无实”等贬义成语放在一起使用,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骂人的贬义成语了。

03“炙手可热”

第三个“炙手可热”,这句成语大家经常使用吧?

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以及我们平常使用的习惯,这句成语一般形容那些广受欢迎,名声极盛的人。比如身边的一位同事连续做了几宗大生意,成为老板身边的红人,那么我们就会夸赞他是个“炙手可热”的人。

不过这句成语的本意和我们想的完全不同。

这句成语出自杜甫《丽人行》的最后一段: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而全诗表达的,是他对杨贵妃和堂兄杨国忠游曲江时,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一种愤怒之情。

诗中杜甫大胆地使用了包括“箫鼓哀吟感鬼神”、“炙手可热势绝伦”等犀利的诗句,来对杨氏兄妹进行了抨击。

尤其是最后一段“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更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道出了杨国忠那种权势熏天,生人勿进的恐惧之态,以及悲叹当朝皇帝因宠爱贵妃而重用外戚的昏庸。

所以“炙手可热”并不是夸人,而是用来比喻那些小人得志的人,是妥妥的一句骂人的贬义成语。

以上的3个就是我们经常用错的成语,你用对了吗?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为什么以前用来讽刺和骂人的贬义成语,如今却成为了夸赞人的褒义成语呢?

04欺骗性

其实成语之所以叫作成语,是根据某个典故而来,尽管有些成语的表面意思极具欺骗性,丝毫看不出任何的贬义,但结合成语的出处之后,才能明白其暗讽和骂人的意思。

比如这三个成语就是如此,就拿“宾至如归”来说,若不是了解了典故,谁能想到这是讽刺主人待客不周的意思呢?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这些成语的出处和寓意不够了解,因此才会造成用错的情况。

当然,这些成语用在普通人的身上,倒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大家都不懂。但如果遇到有学问的人,就会闹出笑话,甚至是矛盾。

所以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尽可能了解其本意,不要乱用和错用,毕竟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好和用好成语,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的。

参考资料:《左转》、《全唐诗》、《史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