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音乐疗愈大师张康明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带来一场独特的“明时·音乐疗愈睡眠音乐会”:舞台上设有50个卧位观众席;很多观众只记得开场和散场,因为中间睡着了;音乐家退场时厅内掌声雷动,大家感慨“睡了场好觉”。作为创作型跨界音乐人,张康明玩转音乐的多个维度,做芭蕾音乐,给影视剧、游戏、广告等配乐,一次偶然机会,他从“乐”的繁体字“樂”得到启发,注意到药的繁体字是“藥”,两者或有相通之处,就专注进行疗愈音乐创作。
面对面疗愈音乐人张康明:以音为药,通过旋律追求内心平衡
疗愈音乐,“最大愿望是观众听着听着安心睡了”
这些年,疗愈音乐的概念很火,很多人的歌单里都有相关音乐,烦躁时失眠时抑郁时听一听。张康明涉足创作它,并落地为音乐会,其实也算是大数据驱使的。
数年前,张康明出过一张有关冥想的唱片《寻世》,“我个人对冥想、心理学领域感兴趣,也系统学过催眠和心理学理论,就试着将理论与音乐结合起来,没想到,这张唱片在喜马拉雅APP上的收听量非常大,有三百多万的收听量,出乎我的意料。”
张康明随即萌生了落地的想法,就策划了明时·音乐疗愈睡眠音乐会,去年底上演,目前进行了六七场,接下来还会有十几场全国各地的巡演,“以往的音乐会上,音乐家们要竭尽全力让观众的思维变得兴奋,而我要做的刚好相反,其实这更难”。
音乐要好听,又要能将观众的思维从琐碎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拉出来,再进入音乐,然后再把这个思维拉平,这是张康明所要做的,实践时他一直谨慎对待,“我研究了很长时间,自己做这些曲子时都要睡着了,因为实在太安静。如今在剧院推出睡眠音乐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观众听着音乐时能安安心心地睡着。事实上也做到了,每次音乐会上我都能听到手机此起彼伏地掉到地上,因为观众们睡着了,放松了,拿在手里的手机就掉了。”
记者看到,张康明音乐疗愈睡眠音乐会上的乐器用的是钢琴、古琴和箫。他告诉记者,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箫的音色有朦胧感,很适合养精神,而古琴注重内心,“在我看来,有一句话是‘古筝是弹给别人听的,而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古琴曲大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