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所独有的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到如今也形成了厚重的音乐历史。从原始的骨笛,到精妙的编钟,无不奏响美妙的华夏之声。然而,在漫长的音乐史中,也有诸多的空白和缺憾,不过好在考古专家们曾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件神秘乐器,不仅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而且还佐证了史料的记载。究竟是怎么神奇的乐器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让小编来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专家们在研究音乐历史时,不免要翻阅大量的史料典籍,如《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取竹于嶰(xie)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次制十二筒……以别十二律”。其中的伶伦,他是黄帝时期的宫廷乐官,更是被称之为中国乐器的始祖。因此,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让伶伦制造乐器,于是伶伦就用昆仑山上好的竹子,制造了一件十二筒乐器。
后来,专家们经过研究和讨论,确定“十二筒”或许就是一种排箫。另外,在周代的《诗经》中,也有提到排箫,即“箫管备毕,喤喤厥声”,甚至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专家们也发现了排箫的记载。不过可惜是的,商周时期的排箫虽有记载,但却无实物出土,而当时最早的排箫,却是唐代的壁画。因此。专家们也就纳闷了,最早的排箫究竟是什么样呢?难道真的是竹子做的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专家们对于“排箫”的话题,始终都各执己见,最后到年的一次考古发现,才最终确定了最早排箫的形态。是年6月,河南鹿邑县的考古专家们,正在清理太清宫遗址,即汉代祭祀老子的殿庙遗址,然而专家们在遗址东侧几百米的地方,还意外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
几天之后,专家们对古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根据墓葬的形态和结构,确定其年代为商代晚期,距今约多年。另外,在墓葬的清理过程中,专家们还出土了多件丰富的随葬品,如各类玉器,青铜器和陶器等,不过最令人感到惊奇的,则是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骨管,他们色泽如玉,而且大都保存完好。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忙碌,专家们总共清理出来13根骨管,其长度参差不齐,最长的约33厘米,最短的约12厘米。后来,专家经过科学的鉴定,确定这些骨管是鸟类的腿骨。那么问题来了,墓主人用它来做什么的呢?专家们思来想去,将骨管按照高低顺序排列一致,然后在音乐专家的鉴定下,确定它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即骨排箫。一时间,出土骨排箫的消息众人皆知,同时也引起了学界专家们的广泛热议。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音乐专家们还有一个争议,即古代排箫是同径管,还是异径管,也就是一件排箫,随着管子长度的依次递增,管子的直径是保持不变,还是一样也依次递增,或者是依次递减。通过对太清宫古墓出土的骨排箫进行测量,发现当骨管长度增加的同时,骨管的直径也在增加,因此可知古代排箫为异径管。除此之外,排箫的管长和管径之间,还有符合数学中数列的规律,故此排箫的音律也极其精准。
专家们经过研究和总结,确定太清宫古墓出土的骨排箫,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排箫实物,不仅揭秘了最早排箫的形态,而且还将排箫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即填补了历史空白,也佐证了史料的记载,因为骨管严重变形,骨质开裂疏松,音位不准等等的原因,这最早的骨排箫,已经无法发声了。千年时间倏然而过,骨排箫难以再奏响古乐,但我们却依然可以在脑海中去想象它那动听的旋律。
考古事业是伟大的,不仅能探明历史的真相,揭开那些未解之谜,同时还可以通过历史反观我们现在,甚至是探究未来。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去了解那些伟大的考古发现,或许在某时某刻,它们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