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期
——野史纲目——
经历永远比想象更有说服力,可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生逢盛世,对于当年的条件的艰苦,只停留在想象之中。
今天与一个00后的小兄弟喝酒,忆苦思甜好像在酒桌之上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辛弃疾曾写过“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虽说英雄不提当年勇,但当年经历过的苦涩,无疑都在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80年代初期,我说我父母双方赚钱都不超过块钱,父亲早上起得很早,上班消耗体力,母亲每天都会起来给父亲做“营养餐”,而我也会在早上准时醒来,为的是吃上一口“好吃的”,再躺回去接着睡。
这一份经历,哪怕是过去了几十年,依旧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但同桌的00后小兄弟表达了质疑,他不肯相信,一百块钱怎么可能养活得了一家五口?
他认为我是在给他吹牛讲故事,于是我用一组可观的数据,向他表明,何为真理。
80年代,块钱的购买力惊人
当时的工厂,大都是国企,流行以老带新,刚刚进厂的年轻人大都会分给一个师傅带,即便是没有进厂的年轻人,进任何行业都免不了拜师傅。
我父亲刚进厂时,被师傅带着,加了一个月的班,连工资带奖金发到手里,一共也才35块钱。这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因为离家较远,在身上装了半个多月都没敢离身。
回到家之后,将钱交给父母,别提多开心了。因为在当时,猪肉一斤也就1块钱左右,而米与面等生活物资的价格普遍在每斤1毛-2毛之间。
那么这35块钱意味着可以购买多斤的大米,这对于一家人来说,温饱问题依旧足够解决了。
之后父亲结婚,在年,1枚14k的金戒指,只需要35块钱就可以买到。
一个月不吃不喝换一枚金戒指,但为了爱情,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
谈恋爱、看电影,买爆米花,十块钱以内,便足以支撑两人玩一整天。想一想,十块钱也算是一周多的工资了,就算是折算到现在来看,热恋中的男女,一天玩下来,消费的几千也并不是不可能。
属于80年代特有的奢华品——“三转一响”属于80年代人特殊的记忆,已经不是老一辈家里有头牛就可以结婚的时代了,而有了“三转一响”的说法。
何为“三转一响”呢?那便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再加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能配齐这四样的人家,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家庭了。
在80年代,缝纫机一度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翘楚,从年的万架发展到年,直接破亿,成为了中国中产家庭的刚需品。
缝纫机的价格,在那几年中常年维持在元左右的价格,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属于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在说一下另一件时代的翘楚,飞鸽牌自行车。在八十年代,能骑上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那在路上是倍有面子。奢华而又有内涵,如果小伙子长得帅一点,简直完美。那么这种“豪车”在当时的售价是多少钱呢?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飞鸽牌自行车的价格在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辆车可能需要积累上几年才会攒够。
块钱可以养活一家五口吗?
我朋友的父亲是教师,在80年代,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38块钱,同事间出去吃饭,吃上六菜一汤基本上开销会在十块钱之内。可按照比例算下,开销并不低。
我们如果几个朋友吃个便饭,-块钱基本上是够了,也就是1天的工资。
而在80年代,基本上就要6天左右的工资了,这么算下来,他们当时赚的这些钱,其实并不够给家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物质基础。
假如一家人每月收入元,基本上是可以满足一家人吃饭的问题,但除此之外呢?
衣服基本上是老大穿完了老二穿,老二穿完了老三穿。玩具基本没有,孩子们除了下河摸鱼就是上树摘桃,家里的大哥大姐替父母看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我记得我当时在冬天,除了咸菜就是玉米粥,再就是白菜和萝卜。想吃个肉,不好意思,过年再说吧。于是,我天天盼着过年,天天盼着长大,为的就是能吃上一口好吃的。
在这种条件下,是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可如果需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吃饱穿暖,那这一百块个人认为其实并不是很够,那需要多少钱才能够呢?欢迎踊跃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