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遐慕
农村俗语:断肠笛子送命箫,有什么讲究?你吹过箫吗?
在这片庄严而又神秘的中华大地上,历史的长鸣的钟声从遥远的的“古时代”传来,虽然经历着时光的洗刷,岁月的冲荡,但仍然坚定的传到了我们“耳边”。
回望过去,那是一段段不可更改、无法挽留、弥足珍贵的存在,那是我们的先辈们在这长久的岁月之中存在过的痕迹,那是现在的我们文化的起源、血脉的源头、我们的根头。
过去已经不可能再回来,如今的我们能做的不过只是追忆和怀念罢了。感叹时光流去匆匆,旧人已往矣,新人变旧人,但过去的岁月真的就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东西吗?
当然不是了,当然是有的了,凡是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凡是存在必有它的痕迹。我们的先辈们在一次次的,与自然的斗争之中,体会着生活的百味之中,总结出了许多发人省醒的“道理”。后来者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都是受益于这些仍然在现在的社会之中受用的道理的。
笔者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这样的存在,在农村地区有一句这样的从古时候流传下来话,断肠笛子送命萧。笔者今天就为各位解析一下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其实这句话有两种理解方式,笔者就个人观点认为,这两种理解总结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这句话的内涵,我们来看看吧。
首先第一中理解是这样的。在我国古代,用笛子或者是管萧吹奏出来的的乐曲大多都是哀怨曲折的。人们有时会在送别的时候吹奏,有的时候会在自己失意的时候吹奏,还有的会在葬礼和一些悲伤的场合吹奏。
总之,人们似乎是将这笛子和管萧吹奏出的乐曲定义为了哀怨曲折的象征。事实也是的却如此的,这两种乐器吹奏出的声音十分的“凄凉”,再加上吹奏者内心的悲痛,听众们内心的痛苦,这如何不让这曲子有了能够让人“断肠送命”的功效来呢?
这第二种理解是这样的。说实话,笔者总觉得身穿白衣、手持玉箫的少年郎自当是如画中的美人一般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事实却是很少有人真正的能将这玉箫给吹奏的完美。为何?自然是因为它并不好学。
笔者曾在中学阶段上音乐课的时候,那位老师是一位老先生,他教授我们吹奏笛子。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学习的是基本的东西,还能呢个勉强跟得上。但是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所学的东西也学来越复杂,稍微糊涂的人就会在这里彻底的晕了。
而且,在吹奏的过程中还需要你的气息连贯,嗯。怎们说呢,笔者的肺活量是真的无法支持我去吹奏笛子啊。而且,笔者学习的还是特别简单的那种笛子,可想而知,那种演奏时吹的笛子是有多难啊。
其实,笔者认为,无论你去学习什么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那些让你很容易就学会的其实大多数都不能让你从中得益,吃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难,下别人不愿意下的功夫,你才能有所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