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舞蹈敦煌构建中国敦煌舞派传承弘扬

来源:箫 时间:2024/9/1
和舞蹈》、王克芬《晚期敦煌壁画舞蹈形象的考察与研究》等论文,均是在历史学、民族学、图像学的视野下展开的敦煌学舞史学研究。梳理敦煌舞学的发展史,我们发现该阶段是敦煌史论研究学科之多、门类之全的时期,任半塘、任二北、项楚、饶宗颐、姜伯勤、段文杰、史苇湘、施萍婷、关也维、高德祥、叶栋、庄壮、牛龙菲、陈应时,等等,他们长期专注于敦煌曲子词、敦煌舞姿、敦煌乐伎的理论研究,这些成果对于丰富和发展敦煌舞学的作用不可低估。

21世纪,敦煌艺术发展进入繁荣时期。舞蹈艺术家及敦煌学专家从舞蹈史的角度对石窟壁画中的乐舞形象进行深度剖析的同时,撰写多部(篇)相关著论。高金荣的《敦煌石窟舞乐艺术》,郑汝中的《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王克芬的《敦煌石窟全集·舞蹈卷》《解读敦煌:天上人间舞蹁跹》《箫管霓裳:敦煌乐舞》(与柴剑虹合著),金秋的《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高德祥的《敦煌古代乐舞》等,该阶段出版的专题舞蹈论著,或以断代、或以专题的形式为舞蹈专业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一手资料。

在中国舞蹈史的教材建设方面,王克芬、王宁宁、冯双白、茅慧、袁禾等学者均以通史的形式,考镜源流、上下贯通,在勾勒各个历史时期舞蹈艺术风貌的同时,融通的补充了丝绸路上的乐舞交流与风貌,对敦煌舞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2.教材与课程教学。高金荣是院校敦煌舞教学和课程教材建设的拓荒者。历史学家胡戟撰文,“高金荣敦煌舞基本训练课的开设,宣告了中国敦煌舞派的诞生”。印度艺术家多希夫人赞扬其舞蹈,“它既不是古典舞,也不是印度舞,它就是敦煌舞”。继《丝路花雨》成功首演后,高金荣在系统化的教学中,开创了包括手姿、手臂、单脚形态和琵琶道具组合在内的舞姿训练课、敦煌舞基本功训练课、敦煌舞剧目排练课等课程得到了同类高校的认可。她创编的《敦煌梦幻》《敦煌手姿》(后更名为《千手观音》)《莫高女神》《六臂香音》《香音神礼赞》《妙音反弹》《大飞天》《欢腾伎乐》《长沙女引》等舞台作品为各级院校实践教学提供了范式。

此后,贺燕云将敦煌舞教学引入北京舞蹈学院,她主张从文化的意义层面认知训练,将舞蹈的“基本体态训练”“表演性舞姿训练”“跃、旋转、技巧综合训练”应用到敦煌舞教学中,形成了有“北舞风格”的特色教学。史敏在深入研究敦煌壁画的同时,创造性的复原敦煌壁画中的男子形象。她编创的舞蹈作品《闻法飞天》《绚丽敦煌》《莲花颂》《燃灯踏焰》《反弹琵琶舞》《伎乐天》《九色鹿》等,成为诸多高校经典的教学剧目。同时,这些舞蹈教育家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相继出版了系列教材,为敦煌舞教学与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高金荣的《敦煌舞基础训练教学大纲》和《敦煌舞教程》、贺燕云的《敦煌舞训练暨表演教程》、史敏的《敦煌舞蹈教程:伎乐天舞蹈形成呈现》、孙汉明的《敦煌舞男班教程》、金亮的《舞出壁画——敦煌壁画舞姿与敦煌舞教学体系》等。这些教材既助力了舞蹈专业的教学工作,又推动了敦煌舞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敦煌舞派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人才储续

敦煌舞蹈的人才培养经历了由院团自主培养转向院校、院团和院校联合培养,并以院校培养为主的模式。进入21世纪,院校成为了高层次敦煌舞创作、表演与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力军。40多年来,就《丝路花雨》的主要演员而言,由院团和院校培养出的英娘扮演者就有四代26位,神笔张的扮演者就有15位,而甘肃地方院校舞蹈专业和院团在20年多的联合办学进程中,已为《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两个经典剧目培养中专以及本硕表、教、编创人才约三千余人。与此同时,以北京舞蹈学院为首的国内其他各专业院校也在坚守敦煌舞蹈的传承和创新。新时代,中国大地上层出不穷的舞蹈“两新人才”以及新生代传媒新秀,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和传播敦煌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回顾敦煌舞蹈发展史,我们发现,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理论研究、创作展演、教学探索和创新实践等方面,敦煌舞蹈始终在活态传承和动态嬗变中传承创新。实践证明,这些成果为敦煌舞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推动“敦煌舞派”建设的现实意义

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宝库,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是民族民间艺术千年延续的文脉。新时代,中国舞蹈人应将深厚的传统学养与宽阔的现代视野相结合,创造性地从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盛世创排经典舞作向中华优秀文化致敬。从这个层面讲,推动中国“敦煌舞派”建设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一)守正创新,为国家文化建设提供智库。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产出一批体现敦煌舞蹈文化丰富内涵,彰显敦煌舞蹈文化独特魅力,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敦煌舞蹈艺术作品,对于扎实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有着实践意义。同时,将构建中国“敦煌舞派”纳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规划,为打通文化建设平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智库作用。

(二)立足现实,服务地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是内涵与灵魂,旅游是形式与载体。以构建中国“敦煌舞派”为突破口,盘活国内优质资源,探索院团、院校深度融合模式,实现院团、院校、科研院所成果共享。挖掘“旅游+文化+创意”的演艺模式,推出以敦煌元素为主的跨领域融媒体新作和文创产品,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赓续文脉,致敬和弘扬“莫高精神”。“莫高精神”其内涵可概括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时代在召唤热爱、执着于敦煌文化的舞蹈人恪守“莫高精神”,要为继承、创新、传播中华文化而奋进。通往敦煌艺术的殿堂是艰辛的,需要老一辈艺术家的身先示范,中年领军帅才的坚守奋进,青年新秀的砥砺前行,才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舞蹈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舞蹈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舞蹈文字、绘制在壁画中的敦煌舞姿活起来,而这个坚守和奉献的过程实质是赓续敦煌文脉,向“莫高精神”的一种致敬和表达。

(四)放眼未来,推进敦煌文化艺术走向世界。敦煌是世界的敦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敦煌舞在内的敦煌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敦煌舞剧,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经典作品,为提升国家形象、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要发挥中国“敦煌舞派”在传播中华文化,弘扬敦煌文化蕴含的开放、交流、包容、创新等精神与理念的积极作用,在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向世人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来源:人民网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娟)

监制:陈锦业责任主编:贺雁鸿

编辑:王斌银

“敦煌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