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箫图片 >> 正文 >> 正文

商丘古代文学史稿第二章正考父与诗经

来源:箫 时间:2024/9/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m.39.net/disease/a_6129363.html

一、《商颂》的创作年代和正考父其人

《商颂》是《诗经》中《颂》的第三部分,共5篇。

关于《商颂》的写作年代,自汉代以来学术界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国语·鲁语下》载闵马父语:“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毛诗序》说:“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父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太师,以《那》为首。”据此,一种意见认为《商颂》是周太师所保管的商代的诗。《史记·宋微子世家》云:“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云:“《韩诗·商颂章句》亦美襄公。”据此,另一种意见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到了清代,许多学者对上述两种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考证,虽然指出正考父佐戴、武、宣公,在宋襄公之前且百许岁,不可能对襄公述而美之;但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商颂》当为春秋时宋诗,例如魏源《古诗微》举了十三证,皮锡瑞《诗经通论》又添了七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更总结指出:“魏、皮二十证,精确无伦,即令起古人于九原,当无异议。”王先谦还进一步考证指出,齐、鲁、韩三家均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诗,正考父所作。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有《说商颂》一文,从殷商甲骨文字的角度,证明《商颂》不是商代的作品而应该是春秋时代的宋诗,其产生年代约在公元前年左右。王国维的文章很有说服力,从此《商颂》为宋诗基本上已成定论。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说:“《国语》和《史记》的记载比较可靠。宋国保存有自己先代颂祖乐歌,这是很可能的;正考父据之改写成宋诗,来祭祀祖先、赞美宋襄公,并到周太师处校对音节,配合乐调。这和屈原据楚民间祭歌而作《九歌》的性质相似。正如《九歌》是战国时代屈原的作品一样,《商颂》的作者应是正考父,它实际上是《宋颂》(《左传》称“宋”或称“商”),是周代宋国的作品。”

《商颂》的作者是正考父,或者说正考父校订整理过《商颂》,那么正考父又是什么人呢?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后人的考证,正考父是商始祖契的第36代孙,是商汤王的第23代孙,是孔子的第7代祖先。《左传·昭公七年》载:“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恭),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恭)也如是。”《孔氏家谱序跋宗图》云:“正字考父,为宋卿,佐戴、武、宣公。三命益公(恭),有圣人之德。适周,得《商颂》十二篇于太师,归以祀其先王。至圣祖编诗,又亡其七篇。生子嘉。”也就是说,正考父是春秋时宋国的上卿,曾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和宣公三位国君,地位显赫而持久。从他禄位愈久、态度愈卑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位为人恭敬、谦和、谨慎、好礼的政治家。他那在家庙的鼎上所作的用以训导子孙的铭文,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从他能写作或者说是校订整理《商颂》的情况来看,我们还可以知道,他是一位熟悉古代文献,很有文化修养和文艺才能的人。

二、商汤后裔的祭祀礼俗

《商颂》原本12篇,但收入《诗经》的只有《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5篇。其中《那》《烈祖》两篇着重描写了商汤后裔祭祀祖先的隆重场景和礼俗风习,《玄鸟》《长发》《殷武》3篇则可看作是商部族的史诗和英雄颂歌。

(一)《那》

猗與那與,多盛大啊多繁富,

置我鞉鼓。堂上竖起拨浪鼓。

奏鼓简简,击鼓咚咚响不停,

衎我烈祖。以此娱乐我先祖。

汤孙奏假,汤孙祭祀祈神明,

绥我思成。赐我顺利拓疆土。

鞉鼓渊渊,拨浪鼓儿声声响,

嘒嘒管声。竹管呜呜吹新声。

既和且平,曲调谐协音和平,

依我磬声。玉磬一声众乐停。

於赫汤孙,啊哈显赫汤子孙,

穆穆厥声。他的乐队真动听。

庸鼓有斁,铿锵洪亮钟鼓鸣,

万舞有奕。洋洋万舞场面盛。

我有嘉客,助祭嘉宾都光临,

亦不夷怿。无不欢乐喜盈盈。

自古在昔,遥远古代先民们,

先民有作。早把祭礼安排定。

温恭朝夕,态度温文又恭敬,

执事有恪。管理祭祀需虔诚。

顾予烝尝,秋冬致祭请光临,

汤孙之将。汤孙奉献表衷情。

《毛诗序》说:“《那》,祀成汤也。”宋朱熹《诗集传》云:“烈祖,汤也。《记》曰:‘商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即此是也。旧说以此为祀成汤之乐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右《那》一章,二十二句,《小序》以为祀成汤,诸家从之。但不知何王所祀,然亦不必深考也。郑氏必以为太甲,金燫氏必以为武丁,皆属臆测,亦徒辞费,何必然哉?然诗虽祀汤,而不言汤之功德,独举鞉鼓管磬庸鼓之声与《万舞》之奕者,则又何故?说者谓商人尚声,声之盛是德之盛也。”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云:“《那篇》,当时殷商后裔宋国统治阶级所保存下来祭祀先祖之乐歌。”高亨《诗经今注》云:“这篇是宋君祭祀祖先通用的乐歌。诗中被祭者为烈祖(即列祖),称祭者为汤孙,便是证明。”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说:“这是春秋宋君祭祀祖先的乐歌。……此诗侧重描写祭祀的音乐歌舞。形式模仿《周颂》,不分章。用韵仿《大雅》,但杂乱无章。语言浅显,不像《周颂》那样古朴聱牙。”今按,《那》这首诗当为商汤后世子孙祭祀祖先的乐歌。诗中描写举行祭典的庄严而热烈的场景,特别是侧重描写了祭典中的乐歌之盛:箫管齐鸣,和以鼓声,玉磬也发出清幽的音韵,赫赫威严的汤孙唱出和美的歌声。在这钟鼓齐鸣、节奏明朗和谐的乐曲中,一群贵族子弟跳起了“万舞”,助祭的嘉宾也为之兴高采烈。祭者怀着温恭敬惧的心情献上丰盛的祭品,祈祷先祖之灵赐福,保佑后世子孙繁昌。这首诗主要描写祭典的场面,祈求祖先赐福,没有具体叙述和称颂祖先的事迹和功业。因而,它主要是反映了殷商后人的祭祀礼俗。殷人的祭祀礼俗和周人不同,正如《礼记》所说,“殷人尚声”,“周人尚臭”。“声”是指音乐,“臭”是指祭品的香味。“殷人尚声”,就是在祭祀时,盛陈音乐歌舞以取悦神灵。殷人的这种祭祀礼俗与“周人尚臭”的礼俗明显不同。作为殷商后裔的宋国人,自然也会继承“尚声”的传统,因而在祭祖时重视乐舞。从《那》这首诗对乐舞的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的殷商后裔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二)《烈祖》

嗟嗟烈祖,赞叹先祖多荣光,

有秩斯祜,齐天洪福不断降,

申锡无疆,无穷无尽重重赏,

及尔斯所。恩泽遍及宋封疆。

既载清酤,供上清酒祭先祖,

赉我思成。赐我疆土兴宋邦。

亦有和羹,还有调匀美味汤,

既戒既平。五味平正阵阵香。

奏假无言,心中默默暗祷告,

时靡有争。次序井井不争抢。

绥我眉寿,赐我长命寿百年,

黄耉无疆。满头黄发福无疆。

约軝错衡,彩绘车衡皮缠毂,

八鸾鸧鸧。四马八铃响叮噹。

以假以享,宋君赴庙来祭祀,

我受命溥将。受周之命封地广。

自天降康,安定康乐自天降,

丰年穰穰。五谷丰登粮满仓。

来假来飨,先祖降临来受飨,

降福无疆。赐我福份大无量。

顾予烝尝,秋冬致祭请赏光,

汤孙之将。宋君奉献情意长。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向来有两说。《毛诗序》说:“《烈祖》,祀中宗也。”孔颖达疏云:“《烈祖》诗者,祀中宗之乐歌也。谓中宗既崩之后,子孙祀之。诗人述中宗之德,陈其祭时之事而作此歌焉。”而朱熹《诗集传》则云:“此亦祀成汤之乐。”又朱熹《诗序辨说》云:“详此诗,未见其为祀中宗,而末言汤孙,则亦祀成汤之诗耳。”今人多认为,《烈祖》和《那》一样,都是殷商后裔祭祀成汤等先祖的诗。不过,在表现殷商后裔的祭祀礼俗方面,《烈祖》和《那》又有所不同。王质《诗总闻》说:“前诗(指《那》,引者注)声也,所言皆音乐。此诗臭也,所言皆饮食也。商尚声,亦尚臭,二诗当是各一节。《那》奏声之诗,此荐臭之诗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辅广云:“《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则认为:“《烈祖》与《那篇》相次,疑是汤孙祀烈祖成汤同时所用之乐歌。一用在迎牲之前,故言及乐声;一用在杀牲之后,故言及臭味。”陈子展的说法很有道理。《烈祖》这首诗可能是用在奉献祭品时的乐歌,因而它侧重描写了祭典中的酒馔之盛,既有清醇的美酒,又有五味齐备的和羹,美味嘉肴,香气四溢,汤孙虔诚致祭,祈求先祖神灵降临赐福。如果说《那》是表现了“商人尚声”的祭祀礼俗的话,那么这首诗则表现了殷商后裔在祭祀中既尚声又尚臭的礼俗特征,这种礼俗特征也可能是受到了“周人尚臭”风俗的一些影响。

来源:商丘地方文献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