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喜歡過吹簫,還自製作過簫,所以現在仍留有五六支簫。這些自制的洞簫我都在上面寫上"柯亭遺音"、"柯亭古韻"之類的簫名。有一個自認為有文化一朋友背後說:只有柯亭笛,哪來柯亭簫!這位老兄:你就不懂了。現在被區分為笛和簫,在古代統一稱為笛,那麼"簫"又是怎樣的一種樂器呢?本篇聊此。
先看當年我自製的幾支洞簫:
我題《柯亭古韻》,其典出於《後漢書·蔡邕傳》:"邕告吳人曰:吾昔嘗經會稽柯亭,見屋椽竹東間第十六可以為笛。取用,果有異聲。
唐詩:"蘭亭舊址雖曾見,柯亭遺音更不傳。"
黃遵憲亦有詩:"出手柯亭笛,無端變徵聲。愛才如共命,托分本三生。"
如此看來,我把柯亭笛寫在簫上是寫錯了?且慢,下面分別與各位說笛與簫。
(一)先說笛
笛是中國古代樂器,分兩種形式,一種橫吹,一種竪吹。現代把橫吹稱笛,竪吹稱簫,但古代是統一叫笛的(作書寫作篴,橫吹要比竪吹早。)
竪吹的笛是當時從西方少數民族傳入一種叫"羌笛"這種笛是竪吹的。(東漢馬融《長笛賦》對這種樂器作了詳細描述。)這種笛一直到宋代以後方才改稱為簫。
那"簫"在古代又是怎樣的一種樂器呢?下面說簫。
(二)說簫
簫也是很古的樂器。《詩經·有瞽》:"簫管備舉,喤喤厥聲。"
簫又是怎樣的形狀呢?《詩經·有瞽》注說:"簫,編小竹管為之。"《風俗通義》說:"其形參差,象鳳之翼。"都很形象地說明這種樂器是用小竹管編在一起,象鳥的翅膀。這就是中國古代民族樂器"簫"。
一直到唐代詩人李嶠《簫》所詠的也還是這樣的簫:"虞舜調清管,王褒賦雅音。參差橫鳳翼,搜索動人心。"
把竪吹的笛改稱為簫,那是宋代以後之事。朱熹《朱子語錄》說:"今之簫管,乃是古之笛,雲簫方是古之簫,雲簫者,排簫也。"講得明明白白。
所以伍子胥"吹簫乞食"吹的是雲簫即排簫,而不是現在的簫。但如果伍子胥吹的真是雲簫(排簫),我看沒有這個可能。試想飢餓乞食的人去吹這麼費力,技術又這麼複雜(象超級大口琴一樣)的東西?我可以肯定伍子胥吹的是笛。這一點大家一定要弄明白。
排簫表現力很差,吹起來很費力,可以說吃力不討好。所以吹的人越來越少,到了清代已不多見(只在宮庭雅樂中應用)了。現代器樂演出中也很少見,但當然也不會因此而絕種。今天我已把笛和簫說清楚了,朋友圈內我估計欣賞過吹排簫的也不多,百聞不如一見,下面就請大家來看看古人稱簫,今人稱排簫的樂器演奏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